”
郑奶奶点点头,她就来自贫困山区,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富庶。
十分钟左右,远远看见韩家的地头。
我的天,他看得咂舌不已,韩春明也是沿湖排列,院与院之间没有隔挡,而是布置得错落有致,乍眼一看,建筑群。
使用的不是木料,而是青条石,讲究着苏州园林的气质和布置,假山,亭子,一样不缺。
蜿蜒的走廊,廊下有湖,金鱼游弋,想必最恢宏的定是韩春明的居舍,“郑奶奶,来啦。”
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妇人探出窗,戴着老花眼镜,正在纳袜底。
“来啦,今天你弟弟家乔迁,我们过来吃饭。”郑奶奶笑咪咪地应道。
应是韩春明的大姐,韩家二姐很能干,何雨柱曾经见过,正带着韩家建筑队四处盖房子。
“这就是雨柱吧,”大姐一眼不眨地看着他。
何雨柱冲大姐笑笑,加快了步伐,怕就是应付老女人,嘴瓢话又多,不说个十来分钟脱不了身。
老远就看到门口堆的东西,又是简陋的木箱,又是麻袋,都是车夫拉来的书籍。
想到非命而亡的车夫,他心中泛起一股难言的酸楚。
要说怎么弄日本人,他都没有愧疚,没有嫌下手太重,这种深远的仇恨从小就弥漫在他的脑子中,更别提还亲自见识了1943年的猖狂宪兵。
“柱子,进来,门口有拖鞋。”苏萌已经看到了他,而韩春明看到古籍,爱不释手,“你呀,这份情可算送到韩春明心上了,看到,就停不下来了。”
走到书房门口,韩春明戴着雪白的手套,细心地抹拭着书籍表面,再分类装进书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