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日,张臣就领着一伙儿牛车来到了月冥山镇。
车上坐着一个沧桑老太太和一个土里土气的少年书生,正是张臣母亲和张臣的弟弟张辅。
张臣还想着房子如果没建好,哪里先对付着住一住,没想到这才几日没见,明安许下的地就盖好了一个乡间大院主体,人已经能进去住,后面几间偏房正在慢慢盖,惊得张臣啧啧称奇,赞为“月冥速度”。
帮着安置完张臣的一家子,明安便把柳如天的回信和月冥特产,让张臣一起捎回京里。信中写了今年冬天需要加紧进度,准备迎接明年大批流民的到来,不能回京里过年,只能寄些手制点心聊表思念。
信中特意提了一下,这个红薯不能随意扩大种植的原因是难种且费地,必须要很谨慎伺弄才能高产,万一流传开去,百姓种不好反而会成了祸患。
随信还附上了一根红薯种苗让柳如天去堵世家的嘴。
当然这种苗明安用春江花月指做了手脚,种下去会疯狂吸肥力长藤蔓,块茎却长得很小,比杂草都不如。
给柳如天的回信忙完,明安把注意力重新收回到月冥山镇的建设。
和张臣的那番沟通,最重要的三则新闻已经知晓,哪怕张臣送不了那么多灾民过来,自己也派出了根叔带足人手和银两,去这个几个地儿接应灾民大军,三万流民抵达已经是板上钉钉。
这一次,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这波三万灾民能被月冥山脉吃下,然后牢牢吸引在此地生产生活,明安向着建立“北境国”的梦想就更近了一大步。
吃下灾民,最重要的便是住的地儿和粮食。
得知流民消息后,明安便缩小了兵圣酒的生产规模,做完手头上订单后就不再接,打算好好屯一波红薯应付海量灾民。
至于香水生产还是继续保持原样,甚至增了些人手。
毕竟香水消耗的粮食少,而利润高得离谱,赚的利润去市场上买粮买药更划算。
减产之后,燕海平一肚子意见正要向明安抱怨,没曾想明安直接把一堆食盐和石英砂交给了他,把制碱方子和制玻璃方子一块传授了,让他自己去琢磨完整的生产链。
一听说奢侈品琉璃都能批量生产出来,燕海平立刻燃起十二分激情,带着兄弟大刀阔斧开干。
明安看着燕海平那激情四射的样子,暗暗好笑,想着燕海平这干劲如果放在现世,搞不好能成一个大企业家。
灾民引导和玻璃生产的事安排完,秋冬最重要的一件事,安排给了曹柱和燕凌天,那就是趁着枯水期,在月冥山脉深处造桥开路,准备二期和三期的军事重镇建设。
之前明安在整个月冥山脉探路开图,基本上点亮了从月冥村到冥壁崖的大部分地形,许多山河策上没点亮的区域,靠着周边显现出的地势,也能大致上推理出地形来。
这一路过去,有好几条弯扭的急河挡道,加上路途不熟,明安不得不绕远路,所以花了整整二十天才抵达冥崖壁,
现在探清了地势后,很快就能规划处一条捷径,通过铲除密林,架设桥梁,把图上那几块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一路连起来,做成一条大纵深四连山镇。
按着明安的规划,月冥山镇是以商业为主的交易之城,也是吸引人进月冥山脉的第一个跳板。开路架桥后,再往深处两日的路程,就能到第二个更大的城镇,“牧林镇”。
这一个镇子就是之前发现大草场的那块开阔谷地,在这个镇子上,明安打算搞更加关键产业,比如水泥、烧砖、化工等等,甚至玻璃产线也打算搬过去,让月冥山镇仅仅是保留商贸交易,以及日用品生产的功能。
牧林镇往深再走三日,就是贴着“矿石聚宝盆”的第三镇,“肃金镇”,这一镇专门负责采矿炼钢,火药制造和武器装备制作,武器上也就是材质比较好的刀剑盔甲,以及少量轻火器防身。
最后一城,贴着冥壁崖,名为“龙障城”,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开山开道,打通北境之地。除此之外,就是高筑城墙,设置各种重型机巧陷阱,防止大军进入北境。
现代工业技术最顶尖的部分,也就是明安所学的老本行,诸如大缸径军用发动机,重型火炮机枪,只有进入北境之地后才能肆无忌惮的开造。
曹柱和燕凌天出发前,明安对着山河策画了月冥山脉的山河走势,把造路造桥和一些关键布防参考位置标了出来,同时给两人讲了第二镇和第三镇的规划。
尽管只是真正大规划的前哨站,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