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牧林城那会儿工人们已经下了工,明安回到月明城时,天已经大黑。
换作九州其他地儿或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寻常百姓都归屋休息了,而月明城正是灯火通明学习时间。
还是月冥镇那会儿明安就下了文化建设的命令,让适龄孩子白日识字识数,晚上开办夜校让全城百姓跟着学,如今这习惯一直保留下来。
如今就连街边卖菜老大娘,现在都会自己写招牌,用明安定下的阿拉伯数字写价格,讨价还价加减乘除全靠心算。
往来行商戏称,月明城随意一个老太太拉到九州,都比地方小吏厉害。
老太太能射弩、能写字,能算数、明是非,守诚信、谦待人,那些靠攀附世家,沾亲带故上位的小吏,论本事还真不如明安领地里的老太太。
冬季夜色深黑,空中飘着零星小雪粒,月明城却到处亮灯,四周随处可听见郎朗念诵声,尤其是樊英那院子,灯火最亮,人声也是最沸腾,吸引了明安的注意。
樊英在牧林城湖边买了个别墅给老娘樊小花住,自己为了工作方便还是住在月明城的农家小院。
这会儿在院子里点上了灯火,招呼各个新兴产业的揭榜者聚在院子里,办个经营交流会,互相商量着讨论问题,相互学习。
明安走到院子口,悄然隐身黑暗,默默聆听里面的探讨交流。
樊英主持环节,各个产业负责人抛出问题,若是简单问题大家伙儿七嘴八舌想办法,想不清楚就掏出明安写的那些经管小册子引经据典争论。
若是问题比较麻烦,樊英便把这作为交流会重点案例,让各人发表意见一块儿讨论,得出思路后再总结一番,给出自己的一些见地,作为建议供提出问题的人参考。
明安听完一课,非常满意的点头,感叹樊英弄得的“经管交流会”,可比现世大学那些几万块的mbA老总补习班要强得多。
那些老总班要么是镀金刷面子,要么是互相建立人脉,更过分的就是为了找情妇找小三。
而月明城的“经管交流会”,却是实实在在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问题,再拉出来一起探讨交流,让每个人都切实成长。
离开樊英院子准备回去休息,明安心里给樊英的年度绩效打了个高分。
奔波劳累之后睡得最香,一夜无梦酣睡,第二日又是精神焕发的一天。
想着好久没弄点好吃的,见家里还囤了些皮蛋瘦肉,便久违的煮了锅皮蛋瘦肉粥当作早饭。
其实以明安现在的王爷身份,买几个丫鬟和下人一点问题也没有,可明安以身作则,在月明城中不用丫鬟,平日穿用还是自己动手。
领主带头,骨干们也学了明安的自力更生风范,有钱之后没有一个人专门养丫鬟伺候。
若真有人像个地主老爷一样养了个丫鬟服侍更衣,少不了被其他人嘲笑成九州废物大老爷,这可是明安领地里最毒辣的骂人话。
一味约束手下当圣人,明安也反感这做作习性,便命三婶专门张罗起一个家政坊,招募手艺不错,办事干净的婶娘丫头,提供上门清扫、做饭、按摩等诸多服务,以时辰计价,可单点可包月的那种。
这一举措引起月明城众人的好评,婶娘丫头们得了工钱也有人身自由,一帮有银子的手下也享受到了服务,皆大欢喜。
那些从北岳迁过来的豪绅都是差使惯了丫鬟的,来了月明城之后发现这里差使丫鬟要被人取笑,感觉很不习惯,暗中嘀咕明安不厚道是个骗子。
家政坊的业务兴办后,豪绅们试了几次就彻底上了瘾,感觉这形式比之前买丫鬟还要好,直呼王爷高明。
买丫鬟婶娘要花钱,每月还要给饷银,开销并不低。而丫鬟婶娘的手艺是个不确定数,每日除了让她们干活那会儿能差使,其他时候都是养着闲人,基本没什么产出。
换成家政坊购买钟点后,只有自己需要时才掏钱,而且各个都是业务专精的熟手,负责做饭的饭菜香,负责捶背按摩的手艺精湛,比以前家里养的那一帮丫鬟婶娘可厉害得紧。
无非是穿衣洗漱得自己动手费事些,养成习惯后还是觉得自己动手也没什么不好。
做好皮蛋瘦肉粥盛了一碗,明安正好见包月的钟点工婶娘,到了上门清理屋子洗衣服的时间,便端着碗腾出屋子,到院子口蹲地上大口吃粥。
正巧月明城也到了城门大开的时候,上工的人和九州各地商客纷纷进城。
有些第一次来的商客,好奇打量这个充满生机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