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年(光和三年)11月,相比往日的初冬时节,今年的冬季来的更早一些,枯黄的树叶被凛冽的寒风夹裹着飞向远方。
秋收过后农忙结束,闲来无事的赵家村中,几乎一半的男丁全部都来到赵武家里进行帮工,赵武家的纸张和书籍产能提高了五倍有余,作坊员工从原来的十几人翻倍到百余人,也使得半个月的时间生产了一百多本书籍,这次印刷的不仅有《春秋》还有《论语》。
赵武看着高高的一摞书本,对着父亲说道:看来这次已经生产了不少书籍,我们需要将这些书籍全部运到县里进行交易,也需要趁此机会在县里收购一批粮食和物资了。
赵武父亲问道:此次交易金额太大,需要多加小心,你看需要带多少人手合适?赵武说道:父亲言之有理,但是我觉得此行人数不在多而在精,太多人容易引起注意,而且我们现在也没有多余的马和车运送货物(之前和李四四人先去县里就有2匹马是临时借用过来),所以我想由父亲和我再加上李四叔,张迟叔叔,李二叔叔,周到叔,咱们六人一起前去即可(马车可坐四人,之前买的黑马已被赵武父亲驯服,也可乘骑二人),赵武父亲点头同意,不忘夸赞道:我儿心思缜密,考虑周全,那此次就依你的计划行事。
翌日清晨,由赵武父亲驾着马车,身后跟着李四等人,一路驰行奔向井径县,一炷香后众人安全到达“甄氏丝绸商行”,经过之前两次交易,赵武早已熟门熟路,只见赵武径直从商铺前厅走向后面内堂,一边走一边说道:甄管事,公子我这次又给你带来好货了,只见甄铜笑着迎向赵武说道:赵公子别来无恙,您里面请,小五赶紧给赵公子上茶,二人进入内堂主次做好之后先是嘘寒问暖了一番。
接着赵武开始直奔主题,说道:今日前来,我特意带来了一百本《春秋》和《论语》书籍,你快看看货物吧,只见李四等人分别抬来一百本《春秋》和《论语》书籍整齐摆放在桌面上,管事甄铜只是简单的抽看了几本书籍,确认书籍内容完好无误,便不再查验,随即说道:赵公子的货物老夫放心,不过此次交易的一百本书籍涉及到的金额过于巨大,一时半会之间,恐怕我们甄氏商行也拿不出这么多钱财,目前也就能够凑出一半钱财(也就是五百金),不知赵公子能够暂缓几日,容我们筹措一番?
赵武听完甄铜的难处,笑着说道:此事不难,你们甄氏商行除了此间“丝绸商铺”外应该在县里还有其他产业涉足吧?管事甄铜一听一脸自信的答道:赵公子说的不错,我们甄氏商行除了经营丝绸布匹之外,还有粮食,铁器,马匹,酒肆等产业遍布整体井径县,同时在凉州,冀州,并州,青州,兖州等地都有涉猎经营。
赵武点头说道:此次交易剩余部分钱财也可用你们其他商铺的货物进行交换,不过我要求以你们货物的进价进行交易,甄铜一听,头脑顿时又是一热,抬头看向赵武:公子可是好手段,竟然要我们以进价交换,这可有点为难老夫了,毕竟现在这世道除了人命不值钱,其他货物可都是物价飞涨,就单说这粮食价格,近几日已涨了1倍有余,从原来的二百文一石变成了现在的四百文一石!
赵武听出了管事甄铜的言外之意,看来他是又要开始讨价还价的戏码,赵武笑着说道:你且放心,今后我这书籍全部都在你们甄家交易,而且保证每月书籍数量不会少于现在的一百本,这样可行?甄铜一听到每月数量不少于一百本,心中暗暗计算一番,觉着此事大有赚头,于是点头同意,同时盯着赵武说道:如果赵公子能够保证书籍的数量能够稳定交易,这事倒也可行。
于是二人约定今后的书籍交易一半付现金,一半由粮食,铁器,马匹,丝绸布料等进行交换。至于为什么赵武没有要用酒水来交易,赵武心中想则是:我还是个孩子喝什么酒?再说这汉朝的酒水味道也不咋样,以后有机会看我研究研究说不定还能搞出个现代配方的白酒!
等二人商议完成上述交易细节,时间已到晌午时分,管事甄铜有意挽留赵武吃过午饭再走,可是赵武想到外面还有父亲等人在外站留,于是摇头拒绝,说是有事要办,招呼父亲等人进屋搬运存放金子的木箱到车上,全部装好后,赵武便要驾车离去,管事甄铜想到主家吩咐过的事情便又提道:赵公子可还记得之前咱们的约定?有时间可去我主家见我主人一叙?赵武答道:记得,记得,不日便去拜访。说完便驾车离去。
马车走到“福来客栈”,赵武看向父亲和众人,说道:今日已到晌午时分,要不这次我们就先在客栈找些吃食吃完饭再回去?(原来是赵武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