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清晨,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晨曦透过淡淡的雾气洒在了大地之上。赵铠身骑一匹雄健的战马,英姿飒爽地率领着高顺、李进和王双等一众将领来到了关县城下。此时上前出战的是虎贲营和骑兵护卫以及县兵等一千五百余人,他们个个身披铠甲,手持兵刃,威风凛凛,气势如虹。
只见李进手提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跃马而出,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计策,开始在阵前大声叫阵。他那粗犷的嗓音犹如惊雷一般响彻云霄,口中更是毫不留情地痛斥着黄巾军头领李豹及其全家老小,言语之刻薄,让人听后不禁面红耳赤。
李豹闻得此声,顿时怒发冲冠,气得哇哇大叫。他哪里能忍受这般辱骂,当即拿起身旁大斧,率领手下黄巾军兵马冲出城门,径直朝着李进扑来。两人瞬间交上手,刀光斧影交错闪烁,一时间难分胜负。
然而,经过三十多个回合的激烈厮杀之后,李进渐渐露出疲态,装作不敌对手的样子,虚晃一招,然后拨转马头,策马疾驰而去。
李豹见此情形,心中大喜过望,以为胜券在握。他岂肯轻易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毫不犹豫地指挥着手下的黄巾军士兵们追杀上去。赵铠等人见状,也纷纷佯装败退,并不与之正面交锋。他们且战且退,有意引导着李豹和他的军队一步步陷入自己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李豹此时已经被胜利的欲望冲昏了头脑,全然没有察觉到对方的意图。他一边高声呼喊着,催促身后的黄巾军加快追击速度,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恨不得立刻将赵铠等人斩于马下,以解心头之恨。殊不知,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
赵铠等人一路退至一处山谷之中,此处乃是他们事先选定的埋伏之地。两边高山险峻,树木繁茂,只中间一条小道可行。
李豹追得兴起,并未觉察到此地的危险,只是带着兵卒一股脑儿地冲进谷中。待其大部进入之后,忽然一声鼓响,山上滚木礌石俱下,只见黄巾军士兵被截成两半,黄巾军顿时大乱。
赵铠见状,大喝一声:“将士们,杀敌报国就在此时!”于是率高顺的虎贲营列阵向前进攻。李进、王双等众将士也是回身向前冲着李豹处冲杀过来!
这时赵武带领的民兵团和新募集的乡勇共计一千五百余人,从两旁杀出。黄巾军受此惊吓,又处于劣势地形,一时之间难以抵抗。
李豹心中大惊,知道中计,却不甘心就此失败,妄图拼死一战。但高顺所率虎贲军皆是训练有素之人,手持大盾,稳步向前,越战越勇。将李豹等人死死压制在山谷之中。
这时身在赵武旁边的赵云,看着下面激烈的战况也是紧了紧手中长枪,对着赵武请战道:将军,下面激战正酣,末将愿带领前去支援。赵武听闻却是面露苦涩,自己生怕赵云刚刚下山没有实战经验伤了自身,不过看到赵云跃跃欲试的神情,知道赵云好战心切,赵武也不好再做压制。
赵武只得对着赵云说道:子龙兄,不是和你说了吗,咱俩年纪相仿不要称呼我为将军,你我兄弟相称即可。这时赵云心在战场也不好推辞,就再说道:好吧,那你看为兄我去助谷下荡寇将军一臂之力如何?
赵武只得安排身边护卫随着赵云下山而去,这时只见赵云骑着一匹战马冲着黄巾军主将李豹而来,这时李豹前后呼叫指挥士兵抵抗,并没有注意到从侧面骑马杀来的赵云,只见这时赵云顺坡下山,骑着战马一跃冲到李豹身旁不远处。
只见赵云双目圆睁,口中暴喝一声:“贼将看枪!”声如洪钟,震耳欲聋。话音未落,他手中那柄寒光闪闪的长枪已然如蛟龙出海一般,带着凌厉的气势直刺向李豹。
李豹正全神贯注地与前方敌人厮杀,猛然间听到这声怒喝,顿时惊觉侧面有强敌来袭。他来不及多想,匆忙侧身闪躲,但终究还是慢了一步,只听得“哧啦”一声,他的手臂已被赵云那迅猛无比的长枪划出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瞬间涌出。
李豹吃痛,不由得心头大怒,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他怒吼一声,双手紧握大斧,用尽全身力气朝着赵云狠狠砍去。那斧头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带起一阵劲风,仿佛要将赵云一劈两半。
然而,赵云却不慌不忙,只见他手腕轻轻一抖,那长枪犹如灵蛇般灵活地一转,轻轻松松就用枪杆挡住了李豹势大力沉的一击。紧接着,赵云趁势一扫,长枪化作一道银色的闪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着李豹横扫过去。
李豹心中一惊,连忙向后跃出数步,方才勉强稳住身形。经过这一番交手,他已经深深感受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