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这次收购量比前几次要多得多,采集时间和品种也比较特殊。为了发动更多人采集花粉,赵常跃做了不少安排:
一、派传单:
找学生抄写传单,每抄写10份,能得1毛钱酬劳。共收了500多份传单。
然后,给赵发旺一块钱,让他带着传单,去镇上的几所学校门口张贴。那些学生都识字,每日也都会回家,自然会将这个消息传递给自己的家长。
二、现场宣传:
由赵志灵在赶集日,携带高音喇叭去集市上宣讲。本镇的居民,以及在各村镇集市流动卖货的商贩,都会在赶集日这天去逛市场。
这些人大多数识字不多,需要现场宣讲,听到消息也会口口相传。
在各处收购山货特产时,也会跟对方宣传一下收购收花粉的消息。
参与过松花粉、玉米花粉采集的居民,看到这个消息后,无需额外通知,就会积极地去采集油菜花粉。
很快便到了3月25号,这是开秤收油菜花粉的日子。
赵志灵早早地摆好了桌椅、秤、本子和笔,备下充足的现金,在家门口坐等村民上门卖干花粉。赵予舒手里抱着一本书,坐在她的不远处阅读。
然而,直到12点,前来卖花粉的人依旧不多。只收到了500多斤,与收购松花粉时的热闹场景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远远望见刘娜英提着一袋花粉过来,赵志灵正欲起身称量,可她却继续往前走去。
赵志灵赶忙起身上前拦住她:“娜英,你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拎着花粉往前走,不到我这儿卖啦?”
刘娜英为人实诚,不太善于说谎,听到这番问话,既不好意思说出实情,又觉得不能不回答。她的脸憋得通红,说起话来吞吞吐吐:
“谢谢你们教我采集花粉。我家负担比较重,我想让自家的生活能过得好一些。前面磨坊那里在收油菜花粉,他们收5元一斤。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就想卖到他们家去,能多赚几块钱。
听说他们只找本村的村民收购2000斤,我要是去晚了就卖不到这个价格了。”
听完这话,赵志灵松开拉住刘娜英的手,微笑道:“没关系的,买卖自由。你们想卖个高价,我也能理解。不如这样,我也随你一同过去,瞧瞧咋回事。”
刘娜英结结巴巴地应道:“好,一起,一起去。”她拎着花粉,扭扭捏捏地走在前面。
赵志灵倒是大方地跟在她身后。赵予舒放下书本,起身跟了过去。
几百米的距离,很快就走到了。走近一看,排队人数确实比赵志灵家多了不少,大多数是熟悉的面孔。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磨坊主金正银满脸堆笑,带着他的儿子熟练地过秤、记录、付钱,嘴巴也没停:“油菜花开就有花粉了,何必等它开了两个星期后再去采?
你看咱们一亩地采了30斤花粉,产量高、速度快,不也挺好的嘛?”
感觉人群忽然变得有些静了,金正银疑惑地抬头,看到站在人群后面的赵志灵,他的脸色瞬间变了变。紧接着,又迅速换上一副和善的面孔:
“志灵,实在不好意思跟你讲,我现在也收花粉了。我清楚这可能会让你心里不太痛快。但这个世界本来就变化快,我这也是为了生活。
不过你放心,咱们过去的合作情谊我不会忘,我会尽力平衡好加工和收购,不会影响你家的磨粉进度。还望你能够包涵,咱们一同在花粉行业里继续发展。”
还未等赵志灵回应,他又对着周围的村民拱拱手:“这样也能让乡亲们赚得更多,是为家乡做贡献,大伙说是不是?”
这一番话,既向赵志灵示了弱,又向村民示了好。
听到一群排队的人接连称赞,赵志灵此时若是质疑,反倒显得她小气、不让村民得好处。
她气得嘴唇颤抖,当场就要发作上前骂金正银,赵予舒却拉住她,示意先不要动怒。转身对着磨坊主道:“金爷爷说得有道理,大家都是为了生活。你这是让乡亲们赚到钱,也是为家乡做贡献。
既然如此,大家就各做各的吧。跟着你一起采花粉的人,到时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可别赖在我们头上啊。”
金正银迟疑了一会儿,想从赵予舒的面上看出些端倪。这个七岁多的孩子,身高已经1.27米,站在一群平均身高1.5米左右的成年人中,倒也不算太突兀。
见她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容,金正银也只当是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