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饮料,大家坐下吃饭、闲话家常。这是他们的习惯,不在外面聊公事。
“老三做菜还真不错,现在后厨主要是他掌勺,新菜也是他在开发。”
“年轻人体力好。要是我一直这样颠勺,真的做不来。”
舒玉善故作严肃:“老三是我的外孙。你俩一个是我女儿,一个是我儿媳妇,可不能亏待后辈啊。”
林志灵嘴里正嚼着一块鸡肉,闻言赶紧把菜咽下,撅嘴叫屈:“老妈,我哪会做这种事啊。他是我外甥。”
向莲华也点头承诺:“妈,我不会亏待老三的。这饭庄利润有给他分红。”
舒玉善闻言,笑得愈发慈祥:“嗯,这还差不多。”
饭后,赵锋开车送老人回村。赵志灵和向莲华留在饭庄照料生意。其他人都散步回公司。年底各种会议多,大家都忙。
赵常跃筹谋已久的大事也即将开始:收购的国货汽水该亮相了,向西方垄断市场发起进攻,去抢地盘!
经过上千次对原浆配方的改进,两家国货汽水都有研制出可乐型碳酸饮料。它们甜度低、口感更为清爽,含气量高、不添加任何防腐剂。
作为本土企业,这两家厂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营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定价直接比西方大品牌低20%,用高性价比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两个品牌的产品都已提前备货,通过联销体渠道快速渗透到农村及二三线城市。基层市场更是广泛张贴宣传单:华族就要喝国人自己的碳酸饮料。
随后在主流媒体上大规模投放广告,赞助热播影视剧,在晚间新闻后的黄金时段插播广告:“江城二汽、雾都可乐,国货品牌,萌宝监制,你的非常选择。”
那时候,老百姓的钱包远比80年代鼓胀得多。大大小小的电视机厂商打了几年价格战,电视机早已不像80年代那么稀有,寻常百姓家也买得起。
萌宝密集的广告投放,效果非常明显:阖家团圆的日子,亿万个家庭都在围炉聊天看电视,也看到了萌宝,讨论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萌宝和国货汽水:
“呀,江城二汽和雾都可乐居然是萌宝的?”
“过年还是得喝我们国人自己的汽水,哪能在团年时喝洋汽水?”
“以前没喝过江城二汽和雾都可乐,不知他们的新品是什么味道?”
“还等什么?快去买点国货汽水!支持国货呀。”
很多人不约而同的涌向最近的商店,搜寻着以往没尝过的江城二汽和雾都可乐。顺道又选购了其他国货产品,让很多国产品牌也莫名其妙地畅销起来。
后来厂家多方打听才明白,这是他们沾了萌宝的光,于是在开年后纷纷致电萌宝:“非常感谢萌宝的广告策划案,让我们公司也跟着沾了光。
您有空过来我们这边,一定要提前给我电话,让我有机会请您吃顿饭。”
“谢谢萌宝。以后萌宝产品将是我公司的必采项之一,是招待的长期用品。”
换上新包装的江城二汽和雾都可乐,在这波密集的宣传攻势下,借助萌宝联销体渠道,春节期间的销量更是远超外资品牌,一跃坐上碳酸饮料的第三把交椅。
大年初八,林常跃刚回公司上班,就接到江城二汽李厂长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李厂长声音激动而又透着喜悦:
“林总,新年好!我们的汽水卖疯了!厂里的订货电话快打爆了!接线员直喊着电话听筒烫耳朵。
我们初四就把工人急召回来上班。安排两班倒,每班十二小时,依然忙不过来。我申请把产能扩大一倍,大约需要投入1000万人民币。”
新年第一天上班就能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林常跃非常高兴。但他还是压抑住了冲动,没有立马应下:
“我跟其他几位董事讨论一下。决定之后再通知您。”
李厂长激动地应道:“好,那我等您的好消息。”
不一会儿,雾都可乐的厂长也打来电话,跟林常跃说了同样的好消息:产品卖爆了。申请增加产线,扩大产能,预计需要投入800万。
当初收购这两个国货品牌,总共花了5000万,分五年期支付。现在两家都要求扩产,虽然不用萌宝额外投入资金,但对萌宝来说,属于重大产品决策。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凑一起讨论,能避免单一决策的局限性。
林常跃看了眼手表:上午9点。他拨通内线让向莲华和林志灵来自己办公室。自从她俩合伙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