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玄幻魔法 > 灵域传奇:启世之章 > 第43章 灵韵宫的商讨

第43章 灵韵宫的商讨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洪荒:我为截教第二圣 灭宗之日,死去的我被儿子召唤 苟道:诸天助我成神 异界重生狮族之君王天下 灵界神尊 悟性逆天终成大能 我有法螺能召唤 修仙家族:从词条开始 灵域传奇:启世之章 陈炎彬纪元:星辰彼岸的火焰 合欢宗:摆烂修仙,谁说不行 永劫残骸 被系统逼着双修后,我无敌了 以禁忌之名,贯彻万古 陆灵天尊 西游:修仙从逃出破庙开始 灵元主宰:人族崛起 被大卡车转生到女尊男卑的世界 灵渊启世录 九龙夺嫡,废太子竟是修仙者

灵域传奇:启世之章

第四十三章:灵韵宫的商讨

秦羽等人带着“黑暗之心”回到灵韵宫,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雪瑶仙子及灵韵宫的众多长老纷纷赶来,齐聚在灵韵宫的议事大厅。众人围在摆放“黑暗之心”的石桌前,神情凝重地看着这颗散发着微弱黑暗光芒的神秘物体。

“这就是‘黑暗之心’……没想到它的力量如此诡异,即便只是静静地放在这里,也能感觉到一股黑暗气息在蔓延。”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老皱着眉头,眼中透露出担忧。

雪瑶仙子轻轻点头,目光转向秦羽等人,眼中满是赞赏:“你们此次的行动实在是太危险了,但也多亏了你们,成功寻回了‘黑暗之心’。不过,如何妥善封印它,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

秦羽看着“黑暗之心”,沉思片刻后说道:“仙子,我在遗迹中发现,‘黑暗之心’似乎对星辰之力有所忌惮。我所学的‘灵幻星辰诀’在与黑袍人对抗时,对其黑暗力量有一定的克制作用。或许我们可以借助星辰之力来封印‘黑暗之心’。”

另一位擅长研究古老符文的长老摸着胡须,思索着说道:“秦羽小友的提议有一定道理。我曾在灵韵宫的古籍中看到过相关记载,在灵域的极东之地,有一座星辰古殿。传说那座古殿是由星辰之力汇聚而成,其中或许藏有封印‘黑暗之心’的方法。”

“但星辰古殿据说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周围还有强大的守护力量,想要进入绝非易事。”一位年轻的长老面露难色。

雪瑶仙子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说道:“无论有多困难,我们都必须尝试。秦羽、凌风、云梦、暗影,你们此次已经历经艰险,本不该再让你们涉险,但你们对‘黑暗之心’的情况最为了解,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前往星辰古殿探寻封印之法?”

秦羽等人对视一眼,毫不犹豫地点点头。秦羽坚定地说道:“仙子,我们愿意前往。为了灵域的和平,我们义不容辞。”

“好,既然如此,灵韵宫会为你们准备充足的物资和灵具,助你们一臂之力。你们先去休息,调整好状态,三日后出发。”雪瑶仙子说道。

第四十四章:筹备与启程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灵韵宫全力为秦羽等人的星辰古殿之行做准备。炼丹房的长老们日夜炼制各种珍贵的丹药,这些丹药不仅能快速恢复灵力,还能增强抵御危险的能力。炼器房的师傅们则赶制出了一批强大的灵具,有能抵挡强大攻击的灵力护盾,还有蕴含特殊灵力的武器。

秦羽利用这三天时间,进一步修炼“灵幻星辰诀”,希望能在面对星辰古殿的未知危险时,拥有更强的实力。凌风则不断磨砺自己的剑术,与灵韵宫的剑术高手切磋,完善自己的剑招。云梦沉浸在对水系灵技的钻研中,尝试将几种灵技融合,创造出更强大的攻击和防御招式。暗影则在灵韵宫的隐秘之地,修炼更高级的隐匿和刺杀技巧,力求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三天后,秦羽等人在灵韵宫众人的目送下,踏上了前往星辰古殿的征程。他们驾驭着飞行灵具,朝着灵域的极东之地飞去。一路上,灵域的壮丽景色在脚下掠过,但众人无心欣赏,心中都在思索着即将到来的挑战。

随着逐渐靠近极东之地,天空中开始出现奇异的天象。原本湛蓝的天空渐渐被五彩的星云所取代,星云如梦幻般流动,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下方的大地也变得愈发奇特,山脉仿佛是由星辰碎片堆积而成,散发着微弱的星光。

“看来我们离星辰古殿越来越近了,大家小心,这里的灵力波动十分复杂,可能隐藏着各种危险。”秦羽通过灵力传音提醒众人。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运转灵力,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突然,前方出现了一群形似凤凰的灵鸟,它们周身燃烧着五彩的火焰,翅膀上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朝着秦羽等人飞来。

第四十五章:星辰灵鸟的阻拦

这群星辰灵鸟速度极快,瞬间便飞到了秦羽等人面前。它们围绕着秦羽等人盘旋飞舞,五彩火焰在它们周身熊熊燃烧,散发出强大的灵力波动。

“这些灵鸟看起来并无恶意,但似乎在阻拦我们的去路。”云梦通过灵力传音说道,她一边说着,一边施展水系灵技,在众人周围形成一层水幕护盾,以防万一。

秦羽向前一步,抱拳对着星辰灵鸟说道:“各位灵鸟,我们是为了灵域的和平,前往星辰古殿寻找封印‘黑暗之心’的方法,希望你们能通融让我们过去。”

星辰灵鸟似乎听懂了秦羽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嫡女宠妾 王朝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