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黄巾军营地。
黄巾军士卒们身着崭新的甲胄,手持锋利的兵刃,列队而立,气势如虹。
刘羽立于高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士兵。他的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自从精通了《孙子兵法》后,他更是将练兵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诸位兄弟,今日的训练,乃是为了我们日后的胜利打基础!记住,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方能成为真正的勇士!”
吕蒙的声音洪亮如钟,回荡在营地之中,此时他被任命为监军。
新兵们闻言,皆是面露苦色。
他们之中,很多之前都是没当过兵的普通百姓,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严格训练,自然是叫苦不迭。
然而,刘羽却并未因此放松要求。
他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要有精良的装备,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和过人的毅力。
“我知道你们苦,但你们要知道,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刘羽,与你们同甘共苦!”刘羽说完,便是身先士卒的开始了训练。
他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从最基本的队列训练,到复杂的战术配合,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逐渐克服了疲惫和恐惧,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之中。
与此同时,刘羽也没有放松对士兵们的思想改造。
除了诉苦大会以外,他利用闲暇时间,向士兵们讲述黄巾军的理想和信念,让他们明白自己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我们黄巾军,是为了推翻腐朽的朝廷,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伟大事业的一份子!”
刘羽的话语充满了力量,让士兵们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经过刘羽的思想改造,士兵们的忠诚度都达到了100%,他们开始以坚定的毅力克服了艰苦的训练,整个黄巾军的士气为之一振。
亲自练兵了一段时间之后,刘羽将练兵之法传给了吕蒙和甘宁,自己则前往了江夏。
到了江夏,刘羽命令徐庶,大面积的种植一种新作物,土豆。
这个时代的人们从未见过土豆,对于这新奇之物,自然是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这东西真的能吃?”
“是啊,看起来怪怪的,不知道味道如何。”
士兵们议论纷纷。
刘羽的土豆自然是之前收服魏延时,获得的系统奖励,足足有十万斤。
他拿出了一部分,让人们把土豆烘烤之后进行食用,试吃后士兵们纷纷表示,比米饭还要好吃。
然而,对于土豆的产量,众人还是心存疑惑。
毕竟,在这个时代,粮食的产量普遍不高,人们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生活。
“主公,这土豆真的能高产吗?”徐庶忍不住向刘羽问道。
刘羽笑了笑,他深知土豆的优越性,便耐心地解释道:“元直放心,这土豆乃是奇物,其产量远超寻常粮食,可以达到亩产数千斤,而且成熟周期为3-5个月!”
徐庶震惊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粮食,亩产数百斤已经是良田了,这土豆能够亩产数千斤,这其中的战略意义非常显着。
数日后。
江夏,黄巾军营地之外,一片广袤的田野上。
徐庶正眉头紧锁,望着眼前这片待垦的土地。土豆的种植需要大量田地和人力,但目前黄巾军营地中的资源有限,这让他感到有些为难。
“主公,这田地和人力,恐怕……”徐庶欲言又止。
显然,想要一边种粮食一边土种土豆不仅田地不够,而且可以投入的人力也有限。
刘羽闻言,微微一笑,道:“元直勿忧,我自有良策。”
说着,刘羽便将自己整理好的两种方略拿出,一种名为屯田制,另一种则是包产到户。
屯田制,乃是让军队在闲暇之余,参与耕种,这样既能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又能开发荒地,增加粮食产量。
而包产到户,则是将土地分给百姓,让他们自主耕种,自负盈亏,上交了规定的粮食以外,多出来的就可以自家留下,这样既能激发百姓的种田积极性,又能提高粮食产量,还能增强黄巾军在百姓心中的声望。
徐庶看完这两种方略,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深知这两种制度相较于东汉末年的土地兼并和赋税沉重,无疑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主公高瞻远瞩,在下佩服!”徐庶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