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水镜先生府上,气氛凝重。
水镜先生司马徽与诸葛亮并肩而立,目光中满是愤怒与无奈。
“蔡帽此等庸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坏了大局!”水镜先生怒不可遏,胡须微颤,眼中闪烁着失望的神色。
诸葛亮轻摇羽扇,眉头紧锁:“老师所言极是,蔡帽之举,无异于自掘坟墓,本欲趁刘羽北征之际,兵分两路,一路攻寿春,一路取长安洛阳,如今却功亏一篑。”
“哼,刘表亦是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真是一条守土之犬,成不了大事。”
水镜先生冷哼一声,语气中满是对刘表的不满,“若非他举棋不定,荆州岂会陷入如此被动之局?”
诸葛亮沉默片刻,目光深邃:“如今刘羽已解决北疆异族,率军归来,荆州危矣。
蔡帽兵败,更是雪上加霜,若再不采取行动,只怕荆州城下,便是刘羽大军。”
水镜先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事到如今,唯有另寻出路,孔明,你可有良策?”
诸葛亮微微颔首,羽扇轻挥:“先生可还记得刘表长公子刘琦?他虽然为长公子,却屡次被蒯氏、蔡氏等本土派针对。
一旦刘表仙逝,他必将被本土派处死,我等何不借此机会,与刘琦结盟?”
水镜先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妙,刘琦虽为嫡长子,却不受刘表宠爱,蔡氏更是欲推刘崇上位,若能与刘琦联手,或可保荆州一线生机。”
夜色渐浓,荆州城内,一座幽静府邸内,灯火通明。
诸葛亮身着青衫,手持羽扇,缓缓步入刘琦书房。
刘琦见诸葛亮到来,连忙起身相迎,神色中带着几分敬畏。
“孔明先生,深夜来访,必有要事相商。”刘琦拱手道。
刘琦是真的受宠若惊,因为他在金州虽为长公子但一向不受人待见,别说是卧龙凤雏这般天下名士,就连荆州之中的寻常士族,也根本看不上他。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公子聪慧,亮此来,正是为公子前程而来。”
刘琦闻言,心中一动,连忙请诸葛亮入座,屏退左右,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先生有何高见?”刘琦低声问道。
诸葛亮目光深邃,缓缓开口:“公子可知,如今荆州局势,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蔡氏欲推刘崇上位,公子身为嫡长子,却处处受制于人,若再不采取行动,只怕日后难有立足之地。”
刘琦闻言,神色黯然,长叹一声:“先生所言极是,琦虽有心振作,却苦于无权无势,难以与蔡氏抗衡。”
诸葛亮羽扇轻挥,语气坚定:“公子勿忧,亮有一计,可助公子掌握兵权,扭转局势。”
刘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先生请讲。”
“公子可向刘表请命,率兵驻守长沙,为前方大军筹集粮草,打造军需。”
诸葛亮缓缓说道,“如此,既可远离荆州是非之地,又可趁机掌握兵权,待时机成熟,便可挥兵回援,一举夺下荆州。”
刘琦闻言,眼中光芒大盛,连声叫好:“此计大妙,只是……父亲会答应吗?”
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公子放心,亮自有办法说服刘表。
不过,此事还需公子配合,方能成功。”
刘琦连忙点头:“先生但说无妨,琦定当全力配合。”
次日清晨,刘琦带着诸葛亮的密信,前往州牧府求见刘表。
刘表见刘琦前来,心中微感诧异,却不知其来意。
“琦儿,何事求见?”刘表问道。
刘琦躬身行礼,神色坚定:“孩儿有一事相求,望父亲成全。”
刘表微微颔首:“但说无妨。”
“孩儿愿率兵驻守长沙,为前方大军筹集粮草,打造军需。”刘琦说道。
刘表闻言,心中微感意外,却也不明其意:“琦儿,你为何突然有此想法?”
刘琦早有准备,将诸葛亮事先准备好的一番说辞娓娓道来:“孩儿深知,如今荆州局势动荡,父亲年迈,孩儿身为嫡长子,理应为父亲分忧。
长沙为荆州重镇,交通便利,孩儿愿前往驻守,确保粮草军需无虞,以助父亲早日平定叛乱。”
刘表闻言,心中暗自思量:刘琦此举,看似为国分忧,实则远离荆州是非之地,避免与蔡氏正面冲突,若真能让他掌握些兵权,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好,琦儿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