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月十五之后,安阳城中就没有一刻安宁。
太子李景程与二皇子李景奕重伤昏迷,被送入宫中医治,十几日来并没有起色。天子震怒,令人屠尽青云观之人,鲜血几乎染红了半座仙山。事后追责,巡防营守卫不力,隋左被满门抄斩,雷琛因不见踪迹逃过一劫,但雷府上下皆被处决。因此事被连累的青云山上三千巡防营官兵以及牵扯的各处官员皆被发配边疆,至死不得再回安阳。由于牵连之人甚广,一时之间,整座安阳城中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虽然此事闹得如此之大,但当今圣上李申仍旧下旨,如若任何知晓内情之人将青云山之事传扬出去,诛灭九族,如此倒是鲜有人再敢议论。可没过几日,李申也不知何故突然之间病入膏肓,瘫倒在床奄奄一息。太医诊治也不明所以,只能推断是圣上忧心思虑过甚,气血不足,需要静养。殊不知这是紫苏回魂术的遗症,且李申已经时日无多。
李申又何尝不知自己身体情况,叹息间屏退诸位太医,让他们优先极力诊治两位皇子,自己则强撑一口气唤来朝中两位宗亲以及当朝宰相。
两位宗亲是李申的两位哥哥,分别是蜀王李湛,郑王李澄。二人虽然已经年老,不问朝政,只做闲散王爷,但身份尊贵在朝中颇有威望。当朝宰相名为杨瑾,当年就是杨瑾尽心辅佐李申,让他从众皇子中脱颖而出,以非长子之身继承了皇位。这几人都深得李申信任,此次召他们前来也是为了安排后事。
京朝虽然与武国休战,安稳繁荣了几十年,但世人皆知武国一直以来对京朝虎视眈眈,妄图歼灭。而如今京朝天子疾甚,太子及皇子又重伤昏迷,李申担心武国会趁机来犯,到时无人掌权大局,京朝内忧外患势必会被覆灭。如此,李申召三人前来正是要未雨绸缪。
李申明白,虽然自己下旨封锁宫中消息,但世上本无不透风的墙,武国国君迟早会知晓京朝宫中局面,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先稳住武国国君,方法便是和亲。武国国君膝下只有一位皇子名为阿史那真,早早也被立为太子。于是李申与三人商议,自宫中选一位公主嫁于阿史那真,名为两国联姻庆贺修好,实为迷惑武国国君,让他以为京朝宫中无事且还在想着联姻修好,以此稳住他勿要轻信谣言伺机进犯。这第二步,便是要稳固朝局,此事李申可无需与三人商议,而是直接给三人下了一道密旨,暂由三人处理朝中事务,同时倾全国之力救治两位皇子,不论太子李景程或者皇子李景奕何人先康复醒来,当即继位主持朝中大局。在此期间,若是圣体难安突然薨逝,务必隐瞒不行丧事,直到新皇登基。李申将两道继位圣旨塞到玉枕之下,艰难抬手指给三人看,又吩咐近身太监明早传旨,除他三人之外朝中任何人非召不得入宫。李申最后泣血坦言,如若天地不仁,让两位皇子也随他薨逝,宗亲之中能堪大用之人届时自可摇旗立府接管朝廷,以保李氏江山,延续京朝国祚。三人听闻顿时惶恐跪地,痛哭流涕,磕破额头。如此,李申也算安排好了身后之事,一摆手,屏退三人,便又沉沉睡去。。
次日,李申迟迟睡到午时方才苏醒,他自知身子一日衰过一日,和亲一事宜早不宜迟,可宫中未曾婚配的公主也只有七公主李襄一人,李申何尝不知李襄的脾气,若是她那么好说话也早就嫁出去了,于是这第一步倒更让李申头疼。
而李襄此时却还在房龄宫中思念宋阳。已经月余未有宋阳的消息了,李襄饱受相思之苦,日渐消瘦。倒也并不是她没有良心,不关心父皇以及两位兄长的安危,只是李申早已下旨严禁知情者透露半句,且不许任何人拜见,所以没有下人传话,她还真不知道如今情形有多严峻,只是以为父皇和兄长在青云山受了些伤,在宫中修养,直到当日将晚时分接到父皇召见的旨意。
李襄独自一人前往父皇寝宫,一夜未回。宋瑶担忧,几次三番前去探听消息皆被门口守卫驱赶,只得忧心忡忡地在房龄宫守了一夜。再日午时,李襄红肿着双眼,满目无神,失魂落魄地走进房龄宫。一进门竟摔倒在地,宋瑶本坐在房内桌前手撑着打盹,被声音惊醒,见状立马起身,一边呼喊着一边快步上前扶起李襄,“公主,公主,您别吓我啊,这是怎么了啊,公主!”
宋瑶扶着李襄坐到床前,李襄全程怔怔地看着宋瑶,不知觉间竟又流出眼泪,梨花带雨惹人生怜,宋瑶赶忙从一侧镜台上取来手帕为她擦拭,“别哭了公主,到底怎么了啊,您这样子青儿很担心啊!”,宋瑶蹲着趴在李襄腿上也跟着哭诉起来。
主仆二人如此片刻之后,李襄伸出手抚摸着宋瑶鬓角,缓缓开口说道:“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