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张弘范,是一个出生在金国,为蒙古效力的汉人。
&esp;&esp;可谓buff叠满了。
&esp;&esp;在他的一生中,跳槽纯属寻常事,几十年前金国灭亡的时候,他就已经跳槽过一次了。
&esp;&esp;金国的灭亡十分惨烈。
&esp;&esp;金哀宗完颜守绪,古往今来最有骨气的君王之一,一生悲歌慷慨,国君死社稷。
&esp;&esp;金末帝完颜承麟,巷战而死,与国同葬。
&esp;&esp;悬瓠月落城上墙,天子死不为降王。
&esp;&esp;臣子战死和自杀殉节者,更是多达近五百人,这个数据放在历朝历代都很突出。
&esp;&esp;当然,这些都跟张弘范没什么关系。
&esp;&esp;张弘范他爹张柔,一听说元人势大,很干脆地降了大元,获封汝南王,位高权重。连带张弘范也一路荣华富贵,青云直上。
&esp;&esp;张弘范那个时候就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金国灭亡了,这些金臣都要纷纷抗争,宁死不降。
&esp;&esp;早点投降,搏一个高位,不好吗?
&esp;&esp;就像他现在也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文天祥如此冥顽不灵,非要给宋国殉葬!
&esp;&esp;张弘范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尝试:
&esp;&esp;“文山先生,你在哪里不能当丞相,在哪里不能实现抱负?我大元,有先丞相耶律楚材振兴儒学,你以后当了丞相,大可以放手施为,施行德政,何必再执迷不悟,为已灭之南国劳心伤神?”
&esp;&esp;他恳切地说完这番话,等了很久。
&esp;&esp;但文天祥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esp;&esp;“好,好,好!”
&esp;&esp;张弘范终于怒极反笑,摔门而去:“希望你来日去了大都,踏上刑场,态度还能如此强硬!”
&esp;&esp;于谦又等了好一会,见张弘范怒气冲冲地走上了另一艘船,要去查阅战果。
&esp;&esp;他见四下无人,缓缓推开门。
&esp;&esp;天色已然转暗,暮色西沉,属于宋国的那一轮太阳,将在今日以后,永远地坠入崖海深处。
&esp;&esp;文天祥就着昏暗的灯光,在一笔一画地写着什么。
&esp;&esp;他容色憔悴,清骨支离,因长期的囚徒生涯而显出几分苍白枯槁。
&esp;&esp;唯独眉间风华如故,仿佛洗去经年的风霜,还是当年临安桃花满肩、玉树临风的士子。
&esp;&esp;史书说文天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俨然是个绝世美人。
&esp;&esp;于谦见过很多他的画像,书房中就挂着一幅。
&esp;&esp;这张画像在许多时候曾激励过他,不畏艰险,一往无前。
&esp;&esp;囹圄中,荒村外,沙场间,命悬一线时……
&esp;&esp;他甚至还写了《文丞相画像赞》,“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
&esp;&esp;但即便看了画像无数回,都没有此刻亲眼所见,来得摄人心魄。
&esp;&esp;于谦慢慢走过去,见文天祥在重新誊写那一首《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
&esp;&esp;他的眼神寂静而哀伤,一笔一画,浸透了痛悼故国的沧桑。
&esp;&esp;“再等一会。”
&esp;&esp;文天祥见到自己案前投落了一片阴影,当作是张弘范派人来杀自己。
&esp;&esp;他头也不抬,冷冷道:“写完这些绝命辞,便可以上路。”
&esp;&esp;可下一瞬,有一缕碎玉新雪般的泪痕自空中坠落,滴落在抄诗的纸上。
&esp;&esp;文天祥错愕地看去:“你……”
&esp;&esp;“文山先生,我……”
&esp;&esp;于谦抬手一抹,发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