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山先生的人身安全,不行就先降了吧。
&esp;&esp;【宋孝宗赵瑗】:一来可以让元贼放松警惕,方便营救,二来,还可以效仿蜀汉姜维之事。
&esp;&esp;【蜀后主刘禅】:?
&esp;&esp;【蜀后主刘禅】:你别吓朕,什么蜀汉姜维之事,伯约咋了?
&esp;&esp;【景泰皇帝朱祁钰】:不可。
&esp;&esp;【景泰皇帝朱祁钰】:姜维能起事,是因为钟会本身就想造反,但张弘范深受忽必烈信任,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esp;&esp;【景泰皇帝朱祁钰】:廷益,莫要被上面那些人误导,相信自己的判断,朕也相信你。
&esp;&esp;【蜀后主刘禅】:有没有人来告诉朕,伯约怎么了?
&esp;&esp;【蜀后主刘禅】:到底有没有人啊!
&esp;&esp;于谦一行行看过去。
&esp;&esp;他转头望着文天祥:“先生,若从姜维前事?”
&esp;&esp;文天祥平静地抬手,指向远处一线青天碧浪:“圣主已去。”
&esp;&esp;于谦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
&esp;&esp;姜维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是因为彼时,后主刘禅尚在,一切都还有希望。
&esp;&esp;但此时的小皇帝赵昺,连同其他一众赵家宗室,都已经葬身在崖海波涛里了。
&esp;&esp;为之奈何!
&esp;&esp;……
&esp;&esp;次日,张弘范例行来劝降,发现船上多出来一个于谦。
&esp;&esp;他之前从未见过此人,颇有些疑虑。
&esp;&esp;文天祥淡然解释说,这是家中的门生晚辈,未曾入仕,故声名不显。
&esp;&esp;张弘范惊奇道:“门生晚辈——他是你弟子?”
&esp;&esp;文天祥颔首说是。
&esp;&esp;张弘范将信将疑:“可你不是没有收过弟子吗?”
&esp;&esp;这些日子,为了劝降文天祥,他是什么手段都用过了,也连带抓捕了无数与文天祥关系亲近的人,轮番来劝说。
&esp;&esp;若是有弟子,早就被一道抓来了。
&esp;&esp;于谦:“因为之前的我还在争取。”
&esp;&esp;文天祥完美地进行了一波配合:“对,他现在是我弟子,门下唯一一个。”
&esp;&esp;张弘范:!
&esp;&esp;他立刻觉得机会来了,留下于谦,可能会使文天祥态度软化,索性将人关到了同一处。
&esp;&esp;是夜。
&esp;&esp;于谦找了一张白纸,把即将发生的事件都默写了出来。
&esp;&esp;他们将被押解前往大都,一路北上。
&esp;&esp;沿途中,唯一比较有希望逃离的机会,是在半道上的建康城。
&esp;&esp;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上,文天祥和好友邓剡(邓光荐),被羁押在建康二月有余。
&esp;&esp;后来,邓剡因为生病,留在了建康驿站医治,文天祥则继续渡江北上。
&esp;&esp;邓剡心知此一去,必成生离死别,于是在病中挣扎起身,挥泪相送,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驿中言别》。
&esp;&esp;“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
&esp;&esp;长江依旧是赤壁时的长江,水天也依旧是赤壁时的水天。
&esp;&esp;山河不老,却暗换流年。
&esp;&esp;最恨东风,当年肯成全周郎一场火烧赤壁,如今,却不肯成全文天祥再复河山。
&esp;&esp;于谦想了一下,觉得建康驿应该是最方便进行逃跑操作的地方。
&esp;&esp;一来,建康本身就有一部分抗元义士还散在民间活动,可以帮助他们。
&esp;&esp;二来,蒙古人攻下建康未久,设防定然不如江北地区严密。
&esp;&esp;三来,建康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