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啊这,邓光荐究竟是怎么存活到现在的,难道就因为他憨吗?
&esp;&esp;没准还真是。
&esp;&esp;历史上,忽必烈抓到了邓剡, 本想劝降他, 后来发现他只会写词作文,完全不通政治, 又将他放走了。
&esp;&esp;张珪也深知自家老师的秉性, 纯良天真,又喜发文论,很容易惹出祸事,干脆将人留在了张府中。
&esp;&esp;他表示, 在哪里写书不是写, 为了安全起见, 老师你先搁我这儿待着吧。
&esp;&esp;每次邓剡要走,张珪就过来问一堆问题,“师事之”,以此挽留。
&esp;&esp;邓剡没有办法,只好继续住下来,给他把问题都一一讲解清楚。
&esp;&esp;就这么留了四年,实在是留不住,邓剡一心要回到江南故乡去。
&esp;&esp;不过,张珪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天下无人不知邓剡是他的老师,自然也没有谁不长眼去为难他。
&esp;&esp;总而言之。
&esp;&esp;邓剡因为政治上极度钝感,在改朝换代的乱世里,居然还过得挺好的。
&esp;&esp;文天祥和陆秀夫大约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不约而同,选择将身后事托付于他。
&esp;&esp;文天祥说,“光荐真知吾心者,吾铭当以属之。”
&esp;&esp;后来,邓剡果然给他写了各种列传和墓志铭。
&esp;&esp;陆秀夫将自己的崖山手卷数十,尽数交给了邓剡,让他将这些资料编纂下来,流传后世。
&esp;&esp;邓剡的后半生,主要就是在忙这两件事,不负故友所托。
&esp;&esp;于谦想到这里,心情复杂。
&esp;&esp;世事从来不公。
&esp;&esp;他的先生才兼文武,万古高风,世中无双,最后只能凄凉就义于柴市斜日。
&esp;&esp;反观邓剡,不管哪方面都差了先生不止一筹,活得还挺滋润。
&esp;&esp;但这也不能算作邓剡的过错。
&esp;&esp;毕竟先生如此完美,世上岂能有第二个人能同他一般。
&esp;&esp;邓剡许久听不到答复,推了推他:“小师侄,你好端端地发呆作甚,在想什么?”
&esp;&esp;于谦脱口而出:“在想为何先生如此完美,你却如此不济。”
&esp;&esp;邓剡:“……”
&esp;&esp;你三十多度的体温,怎么能说出这么冰冷的文字!
&esp;&esp;在长久的打压下,他终于愤怒了,搜肠刮肚,决定给予一个有力的还击。
&esp;&esp;他的朋友文山,才不是样样完美,只是于谦不幸被蒙蔽了双眼而已!
&esp;&esp;然而,邓剡思考了半天,最后发现,文天祥好像居然真的……
&esp;&esp;没!有!缺!点!
&esp;&esp;要说外貌吧,文天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绝对是个惊艳无双,天上少有,人间难见的大美人。
&esp;&esp;要说才华吧,文天祥是少年状元,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
&esp;&esp;邓剡作为他的昔日同窗,更是从小到大一直被他压了一头,早成习惯了。
&esp;&esp;要说能力吧,文天祥起兵勤王,运筹帷幄,转战千里,征伐沙场从容如覆掌。
&esp;&esp;要说风骨吧,这还用提吗。
&esp;&esp;于谦从后世而来,他的态度就已经表明了问题。
&esp;&esp;在后世,文天祥这个名字,显然已经成为了碧血丹心、浩然正气等许多美好品格的代名词。
&esp;&esp;邓剡:“……”
&esp;&esp;这可真是邪了门了,一个人怎么能如此完美呢!
&esp;&esp;于谦一看他脸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轻笑道:“光荐莫非有思路了?”
&esp;&esp;邓剡目光移到他脸上,忽然灵光一闪:“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