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精神传承,朕就不得不提名李渊了,感谢他向诸天万朝分享咸鱼摆烂精神。
&esp;&esp;【周太祖郭威】:朕现在已经意识到躺平摆烂啃儿子的快乐了,把大多数事务全推给了我儿柴荣。
&esp;&esp;【陈武帝陈霸先】:摆烂精神是李渊传播的吗,分明是你本来就懒,李渊只是负责点醒你。
&esp;&esp;【晋元帝司马睿】:啃儿子的快乐,谁啃谁知道!合十感谢李渊的贡献!
&esp;&esp;【宋哲宗赵煦】:李渊是帝王,不能列入文庙吧。
&esp;&esp;【宋哲宗赵煦】:论精神的话,朕愿支持李定国,于山河残破的绝境中犹不放弃,血战至日暮途穷。
&esp;&esp;【宋哲宗赵煦】:李晋王这种精神,正与崖山人一脉相承。
&esp;&esp;【暂时还没想好帝号的女帝秦良玉】:朕的军师史可法支撑残局,力矢孤忠,丝毫不逊色李晋王。
&esp;&esp;【魏孝文帝元宏】:精神传承,难道不应该传承刘秀的气运?人家可是万朝第一气运之子!
&esp;&esp;【汉光武帝刘秀】:???
&esp;&esp;……
&esp;&esp;天幕上,众人的谈话逐渐跑偏。
&esp;&esp;郑成功一行行看过去,深感无语。
&esp;&esp;帝王们提名南宋之前的那些人也就算了,怎么还有于谦、徐光启、李定国?
&esp;&esp;从崖山年间往后推,要再等几百年他们才出生,难道打算搞跨时空祭祀?
&esp;&esp;甚至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人选出现,什么论颜值当数古今第一的卫玠,死后被封瘟神、传承瘟疫精神的钟会,运气奇佳、自带三个ssr的卫子夫,等等等。
&esp;&esp;郑成功将众多不合时宜的人选剔去,又将时间点框定在崖山之前,最后略略一算,差不多得到了三四十位人选。
&esp;&esp;他将这些名字一一记录下来。
&esp;&esp;此时,一名玄衣抱剑的高冷靓仔——张世杰忽然路过,扫了一眼名单,大为惊讶:“辛弃疾?李靖?你们这是打算建武庙?”
&esp;&esp;郑成功:“……”
&esp;&esp;神他妈武庙,哪里来的武庙。
&esp;&esp;往前翻了翻,李靖是因为兵法论述入选,辛弃疾是因为辛派词风,开一代先河,加上宋孝宗在那边不时提刀威胁。
&esp;&esp;反正不是因为两人都擅长打仗。
&esp;&esp;他将这个解释告诉张世杰,后者神色很不满,冷着脸说道:“为什么只有文庙,没有武庙?难道一个新生的帝国只需要文官决断事务,不需要武将守国戍边、保卫疆土了?”
&esp;&esp;郑成功:e,他说得好有道理!
&esp;&esp;虽说南宋的国情向来是重文轻武,但到了崖山的流亡小朝廷,情况迥然不同,完全就是张世杰的一言堂。
&esp;&esp;什么,你说你有不同意见?
&esp;&esp;你真以为张世杰麾下,那些只听令于他的军队是摆设?
&esp;&esp;因此,张世杰自然要让新帝国的定策,向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发展。
&esp;&esp;但除去他的个人立场不提,在教育体系中加上习武,确实势在必行。
&esp;&esp;郑成功回想了一下自己所在的时代,顶尖文人群体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未曾掌过兵。
&esp;&esp;譬如,前任江北督师、现在女帝秦良玉的军师史可法;
&esp;&esp;兵部尚书、手下有一支舰队的张煌言;
&esp;&esp;收编了李自成闯军旧部成为「忠贞营」的堵胤锡;
&esp;&esp;当然也包括了他自己。
&esp;&esp;恰在此时,陆秀夫沉吟一番说:“世杰说得有理,我们或许不该办一个单纯的「文庙」或「武庙」,而是应该办一个文武兼备的学宫。”
&esp;&esp;“甚好!”张世杰立刻拿出一张纸,将若干他认为合适的人选列下。
&es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