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今日就连两宫都来劝降了,他们已经降了元,我的国家已经灭亡了啊,那我究竟是为谁而死战,这一切终归到底都没有了任何意义。
&esp;&esp;因为兵荒马乱,信息阻隔,他并不知道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已经带着二王南下,一路转徙,重新竖起了宋廷的旗帜。
&esp;&esp;他也不知道,虽然临安出降了,但数不尽的仁人义士还在外面奔走,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各地还有许多宋军驻扎,此时反抗大有可为。
&esp;&esp;他只知道,他在外面血战,但宋朝却已经覆灭,支撑着他往前走的一切信念都已不复存在。
&esp;&esp;李庭芝缓缓端起了一杯鸩酒,只觉万念俱灰,但转念想到满城百姓,握杯的手终究是停在了半空中。
&esp;&esp;罢了。
&esp;&esp;自己这一死固然痛快,但扬州子民就真的只能沦为刀下鱼肉,任人宰割了。
&esp;&esp;李庭芝最终决定战至最后一息,谁要想伤害这些扬州人,谁就踏着他的尸骨过去。
&esp;&esp;他将鸩酒放在一边,继续写自己的遗书。
&esp;&esp;他一生征战,傲骨不屈,却在遗书中极尽所能地放低了姿态,自称罪臣,百身莫赎,想着在城破之日,战死之时,如果有人找到他这里,可以将一切罪责都推在他身上,放过全城百姓。
&esp;&esp;因为情绪激烈,太过于投入,李庭芝完全没发现岳飞的到来。
&esp;&esp;岳飞站在他身后,看着他写完遗书,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搭在他肩上:“你……”
&esp;&esp;李庭芝骇然回头,接管李庭芝的军队,毕竟是祖宗嘛。
&esp;&esp;【汉昭帝刘弗陵】:好像是这样的,岳飞怕不是要杀疯了!
&esp;&esp;【南唐后主李煜】:呜呜呜,他值得。
&esp;&esp;【南明弘光位面 太子太傅史可法】:武穆王,李庭芝追杀文山先生是有缘由的,还请你不要责怪他。他不是在搞内斗,也不是误国奸臣。
&esp;&esp;【南明弘光位面 太子太傅史可法】:李庭芝在一月内接连遇见了十三批劝降者,包括谢太后和小皇帝。这时,有人到处传讯说,有个宋朝丞相也会来劝降。
&esp;&esp;【南明弘光位面 太子太傅史可法】:这时候,文山先生刚好第一次从元营里逃出来,准备去南方开展义军活动,过扬州城欲见李庭芝,李庭芝就以为他也是来劝降的,于是下了追杀令。
&esp;&esp;【南明弘光位面 太子太傅史可法】:整个事件,其实完全就是一场误会。
&esp;&esp;【周世宗柴荣】:史可法,朕很好奇,你怎么这么维护李庭芝?
&esp;&esp;【大秦天王苻坚】:史可法是南明的,和李庭芝之间至少隔了好几百年吧。
&esp;&esp;【南明弘光位面 太子太傅史可法】:因为我本来的命运也是殉死扬州城,扬州二十万人民尽遭清兵屠戮。是以,对他无比感同身受。
&esp;&esp;史可法输入完这一番话,轻叹一声,静立在扬州城头,横吹一支枯笛曲。
&esp;&esp;那声音苍凉悠远,若江波飘摇万里,连接着天幕,寄慨遥深地连接着古今。
&esp;&esp;“烽火扬州路”,当真是一语成谶,在四百年前,李庭芝曾在扬州城血战而终,在不远处的未来,这里本来会爆发一场名为扬州十日的屠杀。
&esp;&esp;当然,他们这边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esp;&esp;扬州现在成了南明弘光位面的首都,秦良玉登基后,将都城从南京迁徙至此地。
&esp;&esp;一来可以重铸江淮防线,控扼上游,抵抗清军。
&esp;&esp;二来南京这个地方多少有点诅咒,从六朝开始,到南明弘光为止,在这里定都的王朝和国家就没有一个国祚长的。
&esp;&esp;弘光位面的局势远比其他两个南明位面更加容易上手。
&esp;&esp;毕竟,这时候他们仍旧坐拥半壁江山,与清廷隔江对峙,大可以从容布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