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出国门交流,当地领袖还以为这是要帮忙推广本土宗教文化,纷纷喜上眉梢。
&esp;&esp;殊不知,陆秀夫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esp;&esp;如今,汉文化学校已经在每一个海外领土都建立起来了,并且正在以雨后春笋的趋势飞快增长,大量的汉文和儒学教师正在被派往各地驻扎,飞入千家万户进行教学宣传。
&esp;&esp;等再过了两三代人,当汉文已经完全成为了当地第一通用语言的时候,届时所有的宗教文献都会全部改成汉文。既然使用了我们的语言,又岂能不尊崇我们的文化,世世代代打下我们的烙印呢。
&esp;&esp;此外,还有一批汉人衣冠、汉人建筑、汉人艺术文化的传颂者,从中原出发,前往了五洲四海。
&esp;&esp;从前是觉得科举录取名额太少,现在是名额扩充了几十倍还嫌不够用,帝国境内从南到北,何处不需要大量的人才去搞建设,搞开发?
&esp;&esp;凡是有才者,都一视同仁,被分配到了最合适的职位。
&esp;&esp;就连身份比较敏感者,比如张珪,也在高中了北方状元之后,自请前往中亚巴格达搞汉法推行,务必要让整个中亚地区都施展开汉法,如今是搞得风生水起。
&esp;&esp;邓剡作为礼部尚书,在一般时候只需要管理朝中礼仪就行,到了他这边却还加上了外交重任,特别是汉礼的海外推广,每日都过得相当繁忙,恨不能把自己掰成几瓣各自干活,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esp;&esp;陆秀夫见长期这样下去不行,怕不是要给光荐折腾傻了,于是在六部之外单独开了一个外交部,交给文天祥总领。
&esp;&esp;文天祥虽然之前从未接触过外交事业,但仿佛天生就是干这个的。
&esp;&esp;不仅很快就上手,如鱼得水,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的速度学完了几十门诘屈聱牙的外语。
&esp;&esp;而且在一次次的外交出使中,声名远播,从黑海沿岸至北冰洋海域,每一个地区的领袖都领教过他的威势,甚至因为形象特佳而深受追捧。
&esp;&esp;所有人都认为,他就是一方飘扬在大宋国境上空,代表着泱泱大宋的旗帜。
&esp;&esp;真的会有人比他还好看,比他还更有风采么?西方人完全不信。
&esp;&esp;天幕前,于谦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直到泪盈于睫。
&esp;&esp;若无意外,此次副本一面,便是他今生今世与先生的最后一面,能够见证先生这一生行至圆满,也已经不负所望。
&esp;&esp;“多好啊”,他轻声说,“恍若是一场梦。”
&esp;&esp;——是我曾千百次设想过,您若在太平盛世,无愧无憾地走过这一生,该是何种模样。
&esp;&esp;后来,陆秀夫考虑到帝国幅员辽阔,为了方便传递命令和人员交流,开始修筑道路,开辟航线互相连接,因此又额外开设了一个交通部。
&esp;&esp;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部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esp;&esp;入选者分为两种,一是聪颖勤奋的技术人才,确保工程安全和顺利展开,二是擅长搅弄风云的商业人才,敏锐地看出应该在何地修路更利于国家形式和长远发展。
&esp;&esp;交通部的尚书郭守敬,是一个通过科举晋升的年轻官吏。
&esp;&esp;此君刚上任没多久,就办了一件大事,为了统一各地工程日期进度,居然修订了遥遥领先整个世界好几百年的最先进历法《授时历》,并且还在上面加了地中海等地的时差。
&esp;&esp;大宋境内居民直呼好用,没两年就全部改成了新历,也因此大大促进了汉文深入万家的进度。
&esp;&esp;还有诗文宗师谢枋得、绘画大师郑思肖、剑术冠绝天下的大高手谢翱、极擅长做生意的庐陵大富商张千载……每一个方面都有众多人才涌现,熠熠如星。
&esp;&esp;……
&esp;&esp;这是最兴旺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鼎盛治世。
&esp;&esp;嘉平二十三年,天子生辰,万国来朝,不少外驻人员也都趁此机会回到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