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新皇帝王莽】:这个意思就是,如果当事人是扶苏呢,那么推荐信就不能由始皇陛下你、或者是其他扶苏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来写。
&esp;&esp;【新皇帝王莽】:然后,某些直接利益相关者也是不可以的,譬如扶苏阵营的官员,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一定会说扶苏的好话,这就无法得到一个客观的评价,所以不能参与。
&esp;&esp;秦始皇无语。
&esp;&esp;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能找谁写?
&esp;&esp;他目光扫过「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这一行字,忽然来了灵感,随手就在天幕上了几个人:“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各位先祖帮帮忙。”
&esp;&esp;【秦孝公嬴渠梁】:这,本王倒是很想帮你,但本王根本没见过扶苏啊。
&esp;&esp;【秦惠文王嬴驷】:闭眼瞎吹吧,什么好词好句都只管往上搬,上回李清照夸宋祖的那些文案,本王再拿出来用用。
&esp;&esp;【秦武王嬴荡】:好的,在写了!
&esp;&esp;【秦昭襄王嬴稷】:为什么没有我(咆哮)(拍案)(委屈且愤怒的)(撸滚滚 jpg)
&esp;&esp;【秦始皇嬴政】:……
&esp;&esp;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只是按照大秦的王系这么顺着过来,到曾祖父的时候忽然没了?
&esp;&esp;王莽眼看事情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了,连忙站出来制止:“不可以!必须是认识扶苏、并且对他很了解的人才能写推荐信!”
&esp;&esp;隔了几辈的祖宗都出来了,这不瞎闹挺么。
&esp;&esp;嬴政觉得王莽是真的有点烦,宋祖可能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把他放出来在天幕上大杀四方。
&esp;&esp;好在这事虽然麻烦一点,但也并非不能解决。
&esp;&esp;扶苏在民间素有贤名,和儒生们也交流频繁,嬴政当即令人找来一个和他打过交道的咸阳百姓,由其口述,专人记录成信。
&esp;&esp;又寻得一个儒家博士,还有一个中立派官员,迅速凑齐了三封推荐信。
&esp;&esp;至于扶苏的自述文章该怎么写,他本人已经有了点想法:“父皇,何不做个对九州学院全体师生的分析,了解一下他们的喜好,而后对症下药地写一篇。”
&esp;&esp;嬴政很不赞成,觉得这种投机取巧要不得:“你就写自己想去的理由,如实道来,不能去便罢。”
&esp;&esp;扶苏乖巧点头。
&esp;&esp;他越写越有灵感,借着摇曳的灯火,顷刻间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
&esp;&esp;片刻之后,墨迹被吹干,嬴政拿来一看,不禁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esp;&esp;扶苏这么写道:“如果我能获得求学机会,除了本身课程之外,我还将追随孔子导师进行深造。”
&esp;&esp;“我最感兴趣的是孔师的体格训练法、射艺、剑法,以及「有敌自远方来,虽远必诛」的本领。”
&esp;&esp;“对了,儒家的五常法我也想学,听说这「仁」便是杀人时将人一分为二的招式,而「义」,便是在出拳时将敌人的脑袋打得凹陷下去……”
&esp;&esp;“还有这「温故知新」的道理,我也想进一步领悟,听说时时温习故去的敌人死法,就能获得新的对战技巧。”
&esp;&esp;这个扶苏,他不是一般的扶苏,他曾看过天幕上的孔子在三国位面大展神威,每天抡起拳头,拿着戒尺教导孔融,不时给予最爱吃的大嘴巴子。
&esp;&esp;扶苏作为儒家信徒,怀疑谁都不可能怀疑孔子。
&esp;&esp;经过孔子的远程言传身教,他认为自己悟了,很有必要追随在夫子身边进一步学习!
&esp;&esp;嬴政握着竹简的手微微颤抖,又翻到了下一卷。
&esp;&esp;扶苏在说了一大堆对于孔子的期待之后,话锋一转,当即表明了自己求学的最终目的:
&esp;&esp;“待学成归来之后,我将在大秦进行儒家改革,注解《论语新编》,将孔师的思想传播到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