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甚至,她比郭威还要更进一步。
&esp;&esp;从前岐沟关之战,她御驾亲征大败宋军,十万兵马被她杀得闻风丧胆,魂飞魄散。
&esp;&esp;而现在这个时候,萧绰已经筹谋了很久,准备带着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继续亲征伐宋,准备进攻涿州。
&esp;&esp;她也看过了赵宋的史书,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弱小了,在未来,轻而易举地就被她打垮了脊梁,签订澶渊之盟,宋真宗按照约定还得称她一声叔母。
&esp;&esp;萧绰作为一位战略眼光卓著的军事家,天才政治操盘手,能力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最顶尖的一列。
&esp;&esp;本来还顾忌着对面是不是有什么底牌,所以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结果发现他们是真的弱。
&esp;&esp;这不得赶紧趁它病,要它命?
&esp;&esp;什么澶渊之盟,不存在的,萧绰准备直接给它打成靖康之耻。
&esp;&esp;“你就把大辽覆灭赵宋的想法写进去”,她这么指导儿子耶律隆绪,“用词犀利一点,赵宋的下场越惨越好。”
&esp;&esp;“可我们是辽人”,耶律隆绪迟疑道,“宋祖会不会……”
&esp;&esp;萧绰摇了摇头:“我们又不是金贼,和宋祖素无冤仇,他不会在意的。你尽量选王景略做导师,一来他没有华夷偏见,二来他文武兼资,又有培养明君的经验,正好适合你的情况。”
&esp;&esp;耶律隆绪恍然大悟。
&esp;&esp;母后对他的教导,一贯就是不仅要能征善战、冲锋陷阵,还得为政宽仁、济世安民,王猛两方面都擅长,确实是最好的导师。
&esp;&esp;耶律隆绪精神一振,立刻开始了奋笔疾书起来。
&esp;&esp;北齐位面,神武帝高欢清点了一下族谱,把儿子里面唯一还算正常的
&esp;&esp;北魏孝文帝位面。
&esp;&esp;孝文帝元宏原本正在吃瓜观看领奖, 看见盘点苏轼、苏辙兄弟,心里还有点小感慨,一下子想到了自己。
&esp;&esp;他和他的弟弟彭城王元勰, 也是这般心心相印、相携半生的情义,少与绸缪,提携道趣。
&esp;&esp;非但关系亲密, 而且一路以来志同道合, 并肩风雨。
&esp;&esp;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改革阻力无数,得罪者甚众, 就连太子元恂都与他翻脸割席, 因此被废赐死。
&esp;&esp;唯有元勰始终一如既往地支持他,披文握武, 辅助朝纲,无惧艰险。
&esp;&esp;后来孝文帝英年早逝,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弟弟,生怕他被鸟尽弓藏,甚至特意给继承人留了一封遗诏。
&esp;&esp;他郑重其事地告诉继承人、宣武帝元恪:
&esp;&esp;你六叔呢, “清规懋赏, 与白云俱洁。厌荣舍绂,以松竹为心”, 人品何等高洁, 与朕多年相知,何等情深意重。
&esp;&esp;等朕死了之后,你遇见什么事就多听听你六叔的,若他想辞官回归山林, 你就放他去吧, 他本就是自在翱翔的云间鹤。你千万莫要“翻疑姬旦之圣”, 不可怀疑他对朝廷的忠心,一定得让他善始善终。
&esp;&esp;最后还又着重强调了一遍,“汝为孝子,勿违吾敕。”
&esp;&esp;行文可谓一字一句皆出肺腑,非常感人,孝文帝当真是给弟弟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esp;&esp;但他唯一没错算到的就是人心,他一死,元恪立即翻脸不认人,一杯毒酒鸩杀皇叔,传为千古冤屈。
&esp;&esp;朝野百姓闻之都纷纷流泣哀伤,甚至还有人抓破自己的脸,从此不复为官。
&esp;&esp;当孝文帝读过史书,知道了此事后……
&esp;&esp;只能说,帝王家「父愁者联盟」又多出了一个重量级成员。
&esp;&esp;孝文帝本来信心满满,觉得既然二苏兄弟可以入选,他跟元勰肯定也可以啊。
&esp;&esp;在未来他病危的时候,元勰每日为他奉汤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