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才觉得即便遇见了也是同样的悲哀。
&esp;&esp;梁武帝对羊侃确实不错,加官晋爵一路飞升,可惜羊侃晚来几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时代的机遇和天命都已经不在梁了。正因为他们也曾君臣相得,在这种历史滚滚大潮的轰击席卷下才显得分外悲哀无力,唉。
&esp;&esp;分享一段《羊侃传》里很喜欢的:
&esp;&esp;(侯景)遣仪同傅士哲呼侃与语曰:“侯王远来问讯天子,何为闭距,不时进纳?尚书国家大臣,宜启朝廷。”
&esp;&esp;(羊)侃曰:“侯将军奔亡之后,归命国家,重镇方城,悬相任寄,何所患苦?忽致称兵?今驱乌合之卒,至王城之下,虏马饮淮,矢集帝室,岂有人臣而至于此?吾荷国重恩,当禀承庙算,以扫大逆耳,不能妄受浮说,开门揖盗。幸谢侯王,早自为所。”
&esp;&esp;士哲又曰:“侯王事君尽节,不为朝廷所知,正欲面启至尊,以除奸佞,既居戎旅,故带甲来朝,何谓作逆?”
&esp;&esp;侃曰:“圣上临四海将五十年,聪明叡哲,无幽不照,有何奸佞而得在朝?欲饰其非,宁无诡说。且侯王亲举白刃,以向城阙,事君尽节,正若是邪!”
&esp;&esp;总之前面一堆就是说,侯景派这个叫傅士哲的家伙来劝说羊侃投降,结果羊侃把对方驳倒了。
&esp;&esp;然后下面重点来了:
&esp;&esp;士哲无以应,乃曰:“在北之日,久挹风猷,每恨平生,未获披叙,愿去戎服,得一相见。”
&esp;&esp;侃为之免胄,士哲瞻望久之而去。其为北人所钦慕如此。
&esp;&esp;羊侃立在城头,除去甲胄,让他见了自己一面,这是何等的绝世风采。
&esp;&esp;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王徽之乘船路过,让素不相识的桓伊给自己吹笛,桓伊为他奏出了一曲《梅花三弄》,随后两人各自离去,各奔前程,“客主不交一言。”
&esp;&esp;“客主不交一言”,与这个“侃为之免胄,士哲瞻望久之而去”,有一种震荡时空的回响。
&esp;&esp;大概羊侃就是魏晋风骨在南朝的最后遗响了吧,从此千秋寂寞,再也不曾有过他这样的人了。
&esp;&esp;
&esp;&esp;侯景最终在钱塘伏诛, 死得很惨烈。
&esp;&esp;叛军面对明夷军的攻势全然不堪一击,十余日间尽数溃散。
&esp;&esp;他带着几个亲信,还想着进行老战术, 逃蹿到上游保命,不料陈蒨长箭当风,紧追不舍, 远远地在马背上一停驻, 拈弓搭箭瞄准他疾射,侯景仓皇间闪避不及, 直被这锐利无匹的一箭射入左胸, 剧痛间轰然坠地。
&esp;&esp;趁此时间,萧摩诃早已拍马上前, 乱刀劈开而下,斩落了他的人头。
&esp;&esp;侯景的尸体押送到建康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争相割其肉生啖,一干虎伥如谋主王伟等人尽皆处刑受死。
&esp;&esp;侯景虽然死了, 但这场浩劫所带来的满目疮痍却远远没有平息, 一切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走上正轨。
&esp;&esp;太多的人死在了动乱中,太多的城池土地残破凋零。
&esp;&esp;陈蒨本想奉迎萧大球还都建康, 然而抵达之后才发现, 昔日繁华都城早已遍地成丘墟,那些绮阁凤箫雕梁画栋都已荡然无存,民间坊市俱成荒垅,良田也尽数荒废。
&esp;&esp;什么都变了, 唯有一株株台城烟柳, 依旧随春风自绿, 轻盈摇曳,笼罩着苍凉暮色下的残破故城。
&esp;&esp;唯到此伤心处,方知何为“金陵王气黯然收。”
&esp;&esp;明夷军将士皆为三吴之人,触景伤情,尽皆迎风堕泪。
&esp;&esp;现在的建康远不足以成为王都,陈蒨迅速开始派人修复建康城舍,抚慰百姓。
&esp;&esp;数日后,陈蒨为侯景之乱中所有的死难者举办了一场衣冠招魂礼。
&esp;&esp;梁武帝年间,建康全盛二十八万户,逾百万的人口,如今存活尚不满万。建康之外,尸骸枕藉填塞于途,更不堪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