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蜀魏讲解了“蜀”字的结构、笔画顺序以及每个部分所代表的意义。然后,他亲自握住吴蜀魏的小手,一笔一划地带着他书写。然而,尽管这一次的教学套路与之前如出一辙,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吴蜀魏似乎总是难以掌握这个字的写法,不是笔画歪歪斜斜,就是结构比例失调。看着自己写下的那些奇形怪状的“蜀”字,吴蜀魏不禁有些沮丧。
但吴仁扬并没有放弃,他不断鼓励着吴蜀魏,告诉他只要坚持练习就一定能够写好。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写“蜀”字。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吴蜀魏虽然进步缓慢,但始终没有停止努力。
就这样,经过了三四天坚持不懈的连续教导,奇迹终于发生了!当吴蜀魏再次拿起笔时,他发现自己竟然能够较为流畅地写出一个标准而漂亮的“蜀”字。那一刻,他的脸上绽放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而一旁的吴仁扬也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骄傲。
要教会吴蜀魏写这个复杂的“魏”字,难度可真是不小啊!相比于相对简单一些的“蜀”字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吴仁扬深知其中的艰难,但他并没有轻易放弃。
每天,吴仁扬都会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吴蜀魏练习写“魏”字。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每一笔都需要反复地书写和纠正。有时候,吴蜀魏因为总是写不好而感到沮丧甚至想要放弃,但吴仁扬总会耐心地鼓励他,告诉他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就这样,一天接着一天过去了,足足经过了十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吴蜀魏终于能够比较熟练地写出这个“魏”字了!当他第一次完整且正确地写下自己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时,脸上露出了无比自豪和开心的笑容。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吴蜀魏不仅学会了写“魏”字,更是成为了一个真正会写自己名字的孩子。这一刻,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变得那么值得。
然后,吴仁扬怀着满心的期待与耐心,开始手把手地教导吴蜀魏如何运用自己那稚嫩的手指头来数数,目标直指那令人瞩目的数字 100 。对于年幼的吴蜀魏来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任务,但他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求知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吴蜀魏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这个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反复练习的数数学习中。他的小手不断地屈伸着,嘴里念念有词,努力记住每一个数字所对应的手指动作。经过数日坚持不懈的努力,吴蜀魏终于成功地掌握了这项技能,可以流畅地从一数到一百。
看到孩子取得如此显着的进步,吴仁扬心中满是欣慰,但他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新的教学篇章——教授吴蜀魏五十以内的加减法。然而,相比于单纯的数数,加减法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对于还处于懵懂阶段的吴蜀魏而言,那些抽象的数字运算简直如同天书一般难以理解。
果不其然,在最初尝试做加减法的时候,吴蜀魏常常出错,不是漏算了进位,就是搞混了减数和被减数。面对这样的情况,吴仁扬并没有丝毫的气馁或责备,而是绞尽脑汁地思考着解决办法。
最终,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吴仁扬在家里四处翻找,寻来了一把高粱杆。他精心挑选出一些粗细均匀且长度大致相同的高粱杆,将它们裁剪成大约十公分长的小段。接着,他又找出一根缝衣服用的细线,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高粱杆子逐个串联起来。就这样,一串简易但实用的“算筹”便制作完成了。
从此以后,每当吴蜀魏进行加减法练习时,这串特殊的高粱杆就成为了他最得力的工具。他可以通过移动和组合这些高粱杆,直观地感受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从而逐渐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训练中,吴蜀魏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解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终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吴蜀魏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五十以内的加减法问题,并且准确率极高。
而在这段漫长的学习历程中,吴蜀魏不仅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在文化知识上有所斩获。曾经那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毛头小孩,如今已然蜕变成了一个粗通文字、能够熟练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的幼童。看着孩子日益成长和进步,吴仁扬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吴蜀魏的胆量,并进一步激发他对于数学应用知识的浓厚学习兴趣,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