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郑法师听说我是郑路的孪生兄弟时,脸上满是惊讶之色,说道:“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奇巧的事!我作孽一生,可能只有这件事情算是做对了。他前几天回来,跟我讲了事情的经过,我当时还不大相信呢。”
“老人家,您千万别自责,您生在那个年代,很多事情也是身不由己。对了,您刚才说有人曾找过您几次,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师傅在安慰郑法师之后,忍不住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提起这事,郑法师仿佛打开了话匣子,缓缓说道:“本来自从我在这里住下来以后,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至少不用再过以前那种尔虞我诈、整天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没想到前年开始,陆陆续续有人来我这儿打听宝藏的事。一开始,他们还听我解释,后来居然有人对我动起手来,把我打伤了,唉!真是作孽呀!
本来我想把这事永远埋在心底的,可能是路儿听到了那些人的问话,经不住他的纠缠,我才把这事悄悄告诉了他。我还一再叮嘱他,千万要保守秘密,不然性命难保。
万万想不到的是,这娃儿居然自己单枪匹马地前去了那里,若不是碰巧遇到他的孪生兄弟,恐怕后果已经不堪设想。
不过,还好!这娃儿虽然胆大,但我说的话他还是肯听的,他没把这些事告诉其他任何人……”
师傅忍不住打断他的话,问道:“不知老人家是怎么知道那山洞里面之事的?”
郑法师说:“这事说来话长,早年我被山上土匪拉去当了军师后,一次打劫了一伙路人,意外获得一本奇书。本来我就是学地质勘测的,对那书中所写的寻龙探穴风水八卦之类的那是一点即通,没多久就悟出了一些门道。
我依书中所示观测到那山洞所处地非比寻常,正准备去动手时就解放了,所以这个秘密一直隐藏到今天,未曾料到还是有人走漏了风声,才有了几次来人问我宝藏之事!”
“那是一本什么书?现在还在吗?”
“那本书没有名字,我得到时也只有大半本,前几十页已经腐烂得只剩装订处的残页,后面也不知缺了多少,整个来说是本残书。我怕这书落入他人之手,早已将它藏在一个隐秘之处了!”
“不知那书现在何处?可否一观?”
“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去取,反正我已是即将入土之人拿来也没用!我最担心的还是路儿,希望你们把他带回去,这娃儿脑袋很灵活,就是文化太少了……”
我哥回来后,我俩悄悄的一起去取回了那本残书,那书早就破烂不堪,不是内行根本看不懂。
因为要照顾他义父,他没有跟我们一起走,毕竟多年的父子关系,感情上难以割舍,他要尽到一份做儿子的孝心。
时间能冲淡了一切,短暂的波澜之后生活又回归了平静。
第二年,经过紧张的复习后我总算考入了一所不太有名气的大学。不过这一切还得归功于那嵌入额头的阴阳珠,好多题都是靠它抄袭别人的答案,为此我在心里十分感谢太师祖的杰作。
我哥郑路,不!现在已经改名冷璧,意即失而复得之珍宝!
他已回到我家,他的义父几个月前已经仙逝,这位一生充满坎坷传奇的老人终于摆脱了世间的痛苦。
这突然间多来了一个哥哥,使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新鲜和亲切,在家的日子不论做什么总能看见我们兄弟俩在一起的身影。
暑假里,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苞谷的红帽才蔫须,少有的几块水田的稻谷也才抽穗,这时候的农村是比较闲的。
“兄弟,现在不是很忙,我想再去义父住过的地方清理一下,看还有什么有用的东西,也顺便给他老人家烧把纸,你看可以陪我一起去不?”哥哥冷璧抑制不住对义父的思念邀我。
“好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爽快地答应。
毕竟是亲兄弟,虽然从小没在一起,既然已经相逢就该多些陪伴的机会,尽快拉近这份亲情,更何况农忙后我又要去远处读书,家里的事交给哥哥也放心了。
那间才没多久没见的老屋由于无人居住看管已经是杂草丛生,风雨的侵蚀使房顶吹开,有大半边土墙已经垮塌,仅剩的一小部分土墙也是摇摇欲坠,远远看去就象一座荒坡。
这间破烂的老屋原本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是哥哥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毕竟还是有些怀念。
我们哥俩在老屋周围转了转,给义父烧完纸,便听他讲些小时候的趣事。
看看天色已晚,便决定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