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昨夜宝州城内有大军集结,她们动了。”
“让斥候去查探清楚,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血色花朵蔓延的情况,如有,立刻上报。”
……
同一时间,处于樊城正下方的宁城,血色如潮水一般向外蔓延,沿着早已选定好的道路北上。它们看起来无害美丽,除了那过分耀眼的颜色,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如果不是有着杜玉山的命令。
杜玉山放下心来,如果只有宝州城内部的军事调动,而无血色蔓延,那杜玉山便要怀疑这是一次假的军事调动,目的是引他进入什么陷阱。
杜玉山死在了乌凤呈面前,作为一个打赢了那么多场战役的将领,乌凤呈不应该放过这次大好的机会才对。
冀国那边过来得斥候或是探子,杜玉山都让他们或多或少的拿到了霜雪军一片混乱的情报。至于霜雪军的真实情况,绝不可能被发现。
群龙无首的临昌军队,乌凤呈应该会派主力围剿樊城。
将领是一个军队的核心,霜雪军也不例外。
但,临昌国百万大军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八十万打败了百万,那是以少胜多,令人津津乐道的胜利。
六十万打败了百万,那是名垂青史,经久不息的奇迹。
五十万打败了百万,那绝不可能只是五十万人,那支队伍里面必然存在着什么大型范围杀伤武器。
杜玉山大胆假设,乌凤呈的冀国军不超过五十万,所以,就算没有杜玉山,乌凤呈不想变成光杆司令,就必须使用血色花朵。
即便敌方按照杜玉山所想的发展,但他依然保持着理智,克制住喜悦。
他让那两支刚刚抵达西南部的军队继续潜伏,绝不可以被驻扎在定安城的冀国军发现。
保持警惕,收到命令,即刻进攻。
西城更是不能放松,西城距离京都不到一千里,中间没有天堑,临昌国尽是平原,若西城被冀国突破,东部将在铁骑的践踏下畅通无阻。
这也是为什么西城有40万大军,杜玉山几乎将乌凤呈和冀国军队的所有反扑路线都算计到了。
此时,传送阵的光芒在宝州城和定安城内闪动。
定安城的北偏东方向只有一座城池,越过它和一条自东方过来的河流,东南地区就无阻碍了。
这里就是龙清和乌凤呈的目的地。
这里,也是杜玉山选定的进攻西南的起始点。
人数不足,实力有限,自然要避过敌人最锋利的刀刃,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杜玉山“孤身直入”探明了乌凤呈的个人实力,这本是他的优势。他依据敌我双方形势成功结合情报找出冀国的弱点,这也是他的实力。
从一个将领,或者说,从一个当权者的角度出发,他笃定乌凤呈不愿意率领大军硬碰百万大军,以惨烈牺牲换取胜利,并以此做出了军事布局。
如果他面对的是符合外表年龄段的乌凤呈和龙清,杜玉山几乎已经成功了。
可那两个年轻的女人的壳子下面充盈的是并不冲动的由岁月打磨的老练,龙清的锋芒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争打磨的。
他被龙清看穿了。
洞若观火的探查从优势变成了劣势。
杜玉山排兵布阵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他也做出了最开始理解林峰的举措。
分兵。
他同样不得不分兵。
但他认为自己的分兵是合理的,为了防止乌凤呈率领军队声东击西,直取西城,他给了西城四十万大军。
就是四十头猪倚靠着西城的防御大阵和传送阵,也能在突袭之中守住了。
杜玉山沉稳、冷静、强大、全面,但他的敌人是龙清。
龙清会用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教会杜玉山一个道理。
计谋从来不是死的。
计谋向来都是一方出招,一方接招。
再换第一方,见招拆招。
《名将录龙吟篇》有记:
冀国军雄踞西南,大败临昌军,帝怒,邃派霜雪军出征西南。霜雪将杜玉山孤身直入西南,假死,伪造军中大乱诱使凤皇驱魔入瓮,派霜雪骑兵驻守樊城,南望宝州,东守西城,以五十万大军兵分二路假借东南大道,潜伏西南,图谋冀军腹地,以期围剿凤皇。龙吟将洞若观火,将计就计。以西南二十万民,伪造龙吟大军,瞒天过海。
霜雪将不知,列兵樊城、宝州城间,遥遥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