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河镇离县城八公里,县城离黄丽娘家的双福镇十二公里,双福镇离同河镇十公里,三地呈三角之势。
一家人连逛带玩,不注意就到下午三点了,收拾一下就回明玉外公外婆家了。
双福镇虽然距离县城才十二公里,但是地势比较高,双福镇在山顶,县城在山底。
沿着盘山公路往上行,越走越凉快,林宏明骑着车一点儿也不热,而黄丽在迈入双福镇地界时就把外套又给披上了。
黄母昨天就接到女儿电话,知道女儿要回来,早早的就做好了饭,看到三轮车骑进门,忙不迭地跑过去接过黄丽手里的明月。别看明月才四个月,那身上的肉也不少,抱着挺沉的。
“妈,爸。”林宏明和黄丽叫过人后就进屋了。现在都五月份了,穿着外套,天还没黑居然就有凉飕飕的感觉。
“外婆,外公。”明玉跑过去黏着外公,黄父顺手把外孙女搂在怀里,这丫头嘴巴甜。
“外公,爸爸给你买了你最喜欢的茶叶。”又特别小声地凑到黄父耳边说“还有烟”。”又对黄母说:“外婆,妈妈给你买了漂亮衣服。”
说着又跑到林宏明提进来的礼物堆里找出茶叶和红双喜递给黄父,黄父笑得皱纹都舒展开了,搂着明玉问东问西。
转过头看到黄丽和林宏明笑容顿时就收敛了,表情恢复了严肃:“下次可不能这么破费了,挣钱不容易,还有两个孩子要养。”
黄母刚好抱着明月进来,看到这一幕,忍着笑啐了他一口:“孩子孝敬你反倒孝敬出问题了是吧?哼,嫌破费,你别收啊,我这就拿去小卖部卖出去。”
黄父被老妻斥责也不生气,笑呵呵地对着明玉说:“我家明玉给的,就算是石头都是最好的。”妥妥一副女儿奴的模样。
黄父的三个孩子里,他对老大黄山要求最严格,对二女儿黄丽最宠爱。小时候的黄丽就是在他怀里抱大的,出门开会也要给黄丽带吃的带玩的。
后来黄蓉意外出生,他还是最疼黄丽,如果什么东西独有一份,那肯定是黄丽的。
黄丽高中毕业之前都很听话,她长这么大,就挨过三次骂。
第一次是她高考没考好,只考上了一个技工学校,黄父要她复读,她不愿意。
第二次是技工学校毕业后,黄父想让她留在县城里工作,工作都找好了,她却去参加同河镇供销社的考试,第一次就考上了,县城也就没去了。
第三次挨骂就是她瞒着家里人,偷偷和林宏明领了结婚证。
其实黄父对林宏明本人的评价还是挺高的,觉得他踏实可靠、有上进心。但是对他的父母就不是很满意,一个偏心一个糊涂,让他对女儿的婚姻生活很是担忧。
刚结婚那几年,黄父一点儿也不待见林宏明,还是明玉出生后黄父才开口让他们回娘家。而林父林母面对强势的亲家也是莫名感觉矮一头。
其实黄父并不是不同意他们结婚,只是因为林父偏心小儿子,家里的一切都向小儿子倾斜。林宏明也孝顺,自从工作以后就把工资交给家里,自己身上就留点零钱。
林母听林父的话,把着儿子工资不放手。还是明玉出生后,黄丽跟林宏明闹了一场,林宏明意识到父母的偏心,这才拿回一半工资。
不过,现在林宏明自己重视自己的小家庭。在林父过世后,林母就听儿子的,日子还算过的去。
七点半,天色就完全暗了下来,黑漆漆的一片,只能听到一片狗吠声。
一家人围在煤炉子边烤火,这边的炉子和放蜂窝煤的炉子不同,大小像圆桌,桌面中间留有一个洞,洞里可以放煤炭和木材。盖上铁圈子,再放上水壶,取暖烧水两不误。桌子底部有一根铁管子延伸出来,从墙上预留的洞里伸出去,烟就排出去了。
等到要炒菜时就把水壶换下来,放上炒锅,很是方便。
黄父和林宏明一边下棋一边讨论着时事,黄丽和黄母抱着两个孩子吃着奶糖嗑着瓜子聊天,场面十分和谐。
直到有人推开了没上锁的大门。
“哎哟,今天黄琴说看到她姐回来了,我还不信。”来人是黄父的弟媳,黄丽的婶婶,她嘴里的黄琴就是她的女儿,黄丽的堂妹。
黄父叫黄有福,他亲娘死得早,十四五岁时亲爹娶了个后娘回来,当年就生了弟弟黄有才。
弟弟五六岁时,他亲爹也去了,后娘跑了几年,招了个鳏夫回来。说好了不生孩子,把黄有才养大就行,结果她又偷偷怀了孕,生了个女儿黄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