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群老顾客当中,有几位格外引人注目的老饕。他们可不只是食量惊人那么简单,对于美食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品味。无论是包子的馅料调配,还是馒头的发酵程度,亦或是稀饭的浓稠度,他们都能够准确地品尝出来,并给出专业的评价。
而且,他们对于每一道菜品所使用的食材、烹饪技巧以及独特风味,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仿佛是经验丰富的美食专家一般。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几个老饕不遗余力的宣传推荐,煌家小吃铺的名声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播开来。
,!
有乡民一大早就背着自己种的菜来赶集,买了蔬菜来店里吃上一碗面条,喝一杯小酒,又慢悠悠地回去。
工程队里的施工员也是店里的常客,一天三顿变着花样吃,油水足,味道好,干活也更有力气。
火爆的生意让店里的几人忙得团团转,店铺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兴隆至极。
“老板,我要两个肉包子。”
“大姐,我要一个猪猪包。”
“一碗青菜粥,两个肉包子,一个麻圆。在这里吃。”
“两碗牛肉面。”
……
在店里吃稀饭的会提供碗筷,苏心和谭文雅除了上菜还要负责收碗洗碗。
姚莲花主要负责早餐这一块,苏心有空的时候就来帮她妈算账收钱。
陈大厨负责炒菜和煮面条,浇头炒制好以后一直温在灶台上,需要什么浇头就加什么,方便又快捷。
林母抱着明月在店里当人形监控,一双眼睛瞪得像铜铃,兢兢业业,一点儿都不马虎。
黄母则是一块砖,哪里差人哪里搬。
下午,林宏明下班后就赶来店里,学校食堂虽然也有饭吃,但是年轻的老师们早就吃腻了食堂的大锅饭,听说林老师家开了小吃铺,众人纷纷来此品尝。
林宏明热情招待着每一个客人,务必让每个客人都能宾至如归,吃的满意。
店里正忙的时候,赵小风正在吃面条,看到两个小姑娘忙的团团转,没空收拾隔壁桌的碗筷时,他默默地放下手里的筷子,帮忙收拾桌子。
“小伙子,这里来一碗番茄瘦肉粥,再要三个肉包子和一碟卤猪头肉。”一个顾客看赵小风在收拾桌子,就把他认作了店里的伙计,对着他点菜。
“哦……好。”赵小风只愣了一下就赶紧去姚莲花处夹肉包子,打稀饭。
“大娘,六号桌要三个肉包子和一碗番茄瘦肉粥。”赵小风和苏心年纪差不多,叫姚莲花一声大娘也没错。
“好。”姚莲花快速地夹出肉包子,再盛一碗稀饭放在茶盘上,随口吩咐道:“辛苦你端一下。”
她忙得团团转,根本没想起来说话的是个男孩子,也没想起来店里没有男服务员。
林母倒是看到了赵小风在帮忙干活,但她没吭声。她就想看看他到底要干什么,她想如果他再起了歪心思,就送他去见赵公安。
姚莲花现在只在铺子里干活,不用去家里照顾明月了。
黄父心疼黄丽两口子两头跑,就让黄母在这里帮衬女儿一段时间,他自己一个人回去。
老父亲要回家,黄山就开车送老父亲回家一趟,大越野车还引起了镇上的轰动,有两家人还找了媒婆来说媒。
当然,此为后话,暂时不表。
黄山和秦野开车带明玉去县城玩了一天,回来的时候大包小包的,把明玉乐得见牙不见眼。
黄山去店里和自家娘说了会儿话,把津贴和一个红包交到自己娘手里,津贴是给爹妈的,红包是给妹子的。
黄母才感慨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就听到他说要走,顿时气得火冒三丈。七天的假期,这才第四天就要走,他到底有没有心啊!
黄山只说要送秦野回省城一趟,到时候就直接从省城回部队,也免得来回奔波。
黄丽听说两位哥哥要走,特意在家里做了几个拿手好菜为两位哥哥饯行。
吃饱喝足以后,黄山和秦野就在明玉的眼泪里出发了。舅舅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才待两天就走了,下一次见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晚上,黄母把黄山给的红包交给黄丽,开业这天,她又收了好几个红包,加起来就有好几百块了,她的内心十分感慨,不知道以后该怎么报答自己的亲人了。
睡觉前,明玉趁爸爸去洗漱了,拿了一个红包给黄丽。
“妈妈,这是秦野叔叔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