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在协助平乱中立下赫赫战功,消息传回京城,圣上龙心大悦,决定重重封赏。然而,林羽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拒绝封赏。
这日,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齐聚。圣上论功行赏,当轮到林羽时,满朝期待。
“林羽,你平乱有功,朕欲封你为侯,赐良田千顷,豪宅数座,金银珠宝无数,如何?”圣上满怀期待地看着林羽。
林羽却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斗胆拒绝封赏。”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哗然,众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圣上微微皱眉,问道:“林羽,你为何拒绝?这可是无上的荣耀和财富。”
林羽挺直身躯,目光坚定:“陛下,平乱乃臣之本分,保家卫国是每个臣民的责任。此次胜利,并非臣一人之功,乃是全体将士浴血奋战、百姓鼎力支持的结果。若独赏臣一人,臣心难安。”
圣上沉吟片刻:“林羽,你的忠心和谦逊朕深知,但你功不可没,若不封赏,难以服众。”
林羽再次抱拳:“陛下,如今战乱虽平,但百姓仍未完全脱离苦难。边疆地区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重建。臣愿将这封赏用于救助灾民,重建家园,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圣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林羽,你心系百姓,实乃忠臣楷模。但朕若不赏,岂不让功臣寒心?”
林羽回道:“陛下,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便是对臣最大的赏赐。若陛下坚持,臣愿领一旨,让臣能更有效地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这时,一位大臣出列说道:“陛下,林羽虽忠心可嘉,但拒绝封赏有违常理,恐让后人不思进取。”
林羽看向那位大臣,说道:“大人,功名利禄并非臣之所求。若只为封赏而战,何以为国为民?”
又有大臣附和道:“林羽此举,虽显高尚,但也可能是故作姿态。”
林羽神色不变:“诸位大人,林羽所言皆出自真心,若有半点虚假,愿受天谴。”
朝堂上争论不休,圣上沉思良久,最终说道:“林羽,朕准你所求。但朕也不能让你空手而归,朕赐你一道金牌,可便宜行事,助你重建边疆。”
林羽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定不辱使命。”
下朝后,林羽的决定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称赞他高风亮节,有人却认为他愚蠢至极,放弃了荣华富贵。
苏妙龄得知林羽拒绝封赏,心中既敬佩又担忧。
“林羽,你此举虽大义,但今后的路恐怕更加艰难。”苏妙龄说道。
林羽握住苏妙龄的手:“妙龄,我知道你担心,但我只求问心无愧。财富和地位不过过眼云烟,能为百姓做些实事,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苏妙龄点头:“无论如何,我都支持你。”
林羽带着圣上的旨意,再次奔赴边疆。一路上,他看到战后的荒凉景象,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到达边疆后,林羽立刻投入到重建工作中。他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重建房屋。但工作进展并不顺利,资金短缺、物资匮乏、人手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
一些当地的官员对林羽的工作并不配合,认为他多管闲事。
“林大人,您这是何苦呢?放着好好的封赏不要,来这受苦受累。”一位官员阴阳怪气地说道。
林羽严肃地回答:“身为臣子,当为百姓谋福。若只为个人得失,与贪官污吏何异?”
在林羽的坚持下,一些正直的官员和将领逐渐被他的精神所感染,纷纷加入到重建工作中。
然而,困难远不止于此。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毁了刚刚修好的水利设施和部分房屋,让重建工作遭受重创。
百姓们陷入绝望,林羽却鼓励大家:“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重建家园。”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林羽决定回京城寻求帮助。他四处拜访富商巨贾,希望他们能伸出援手。
但许多人都对他避而不见,认为这是个无底洞。
“林羽,你这是自讨苦吃,谁会把钱投到这看不到回报的地方?”一位富商嘲笑道。
林羽并未气馁,终于,有一位曾经受过苏家恩惠的商人被他的执着所打动,愿意出资相助。
带着筹集到的资金和物资,林羽再次回到边疆。经过艰苦的努力,重建工作逐渐有了起色。
荒地变成了良田,新房一座座矗立起来,水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