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将至,整个城市都弥漫着欢乐祥和的氛围。苏家也不例外,府里上下张灯结彩,准备迎接这个团圆的节日。
林羽和苏妙龄早早地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亲自指挥着下人们布置庭院,摆放月饼、水果等供品。
“妙龄,你看这灯笼挂得是不是有点歪了?”林羽指着一盏灯笼说道。
苏妙龄仔细看了看,点头道:“确实有点,快让人调整一下。”
经过一番精心布置,苏家的庭院焕然一新,充满了节日的喜庆。
与此同时,厨房也在热火朝天地准备着中秋晚宴。各种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夫人,这道糖醋鲤鱼可是按照您的吩咐做的,您看看是否满意?”厨师小心翼翼地问道。
苏妙龄看了看,微笑着说:“不错,色香味俱全。”
到了傍晚,苏家的亲人们陆续到来。长辈们坐在堂上,笑容满面地聊着家常;孩子们则在院子里嬉笑玩耍,好不热闹。
“爷爷,奶奶,中秋节快乐!”几个孩子跑过来向长辈们行礼。
“乖孩子们,快来吃糖。”长辈们乐呵呵地拿出糖果分给孩子们。
林羽和苏妙龄忙着招呼客人,安排座位。
“表哥,好久不见,近来可好?”一位表亲走上前打招呼。
林羽笑着回应:“一切都好,快请入座。”
晚宴开始,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桌,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享受着这团圆的时刻。
“来,大家一起举杯,共庆中秋佳节!”林羽高声说道。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有人提议作诗助兴。
“如此良辰美景,不如我们以中秋为题,作诗一首,如何?”一位文人亲戚说道。
大家纷纷赞同,于是纷纷埋头思索起来。
不一会儿,一首首佳作诞生,大家相互传阅,点评称赞。
“妙龄,你也来作一首。”林羽笑着看向苏妙龄。
苏妙龄略作思考,吟诵道:“明月当空照,家人共团圆。佳肴香满桌,笑语乐无边。”
“好诗,好诗!”众人鼓掌叫好。
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起了猜灯谜的游戏,欢笑声不断。
“我猜到了,这个灯谜的答案是灯笼!”一个孩子兴奋地喊道。
“真聪明,这是给你的奖励。”苏妙龄笑着递给孩子一个小礼物。
就在大家沉浸在欢乐中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
“这笛声真好听,不知是谁在吹奏。”有人说道。
林羽起身走到门口,只见一个陌生的年轻人站在月光下,吹奏着笛子。
林羽走上前询问:“这位公子,不知你为何在此吹奏?”
年轻人停止吹奏,说道:“听闻苏家中秋团圆,热闹非凡,我一时兴起,便在此吹奏一曲,希望没有打扰到各位。”
林羽邀请他进屋一同庆祝,年轻人欣然应允。
在这个中秋之夜,苏家充满了温暖和欢乐,亲人们相聚一堂,共度佳节,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夜深了,亲人们陆续告别离开。
“明年中秋,我们再相聚!”林羽和苏妙龄送别亲人们时说道。
回到房间,林羽和苏妙龄躺在床上,回味着这一天的点点滴滴。
“夫君,今天真是太开心了。”苏妙龄说道。
林羽紧紧拥着她:“是啊,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就是最大的幸福。”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银纱。他们在月光的陪伴下,渐渐进入了梦乡,期待着未来更多的团圆时刻。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苏家的庭院里。林羽和苏妙龄早早起来,开始整理昨晚的残局。
“虽然有些累,但心里却是满满的幸福。”苏妙龄笑着说道。
林羽点点头:“没错,这样的团圆日子,再多也不嫌多。”
这时,管家来报,说昨晚那个吹笛的年轻人前来拜访。
林羽和苏妙龄来到客厅,只见年轻人手里拿着一幅画卷。
“多谢昨晚二位的收留,这是我作的一幅画,送给你们,以表谢意。”年轻人展开画卷,上面画的正是昨晚苏家团圆的热闹场景。
林羽和苏妙龄惊喜不已,连连道谢。
年轻人告辞离开后,林羽和苏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