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书院的蓬勃发展,林羽和苏妙龄意识到,为了让书院能够持续繁荣,选拔优秀的人才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夫君,此次人才选拔,我们必须制定出一套严谨公正的方案,确保选出真正有才华和潜力的学子。”苏妙龄认真地说道。
林羽点头表示赞同:“妙龄所言极是,我们不仅要考察学子们的学识,还要注重他们的品德和实践能力。”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决定采用笔试、面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
选拔的消息一经公布,整个书院都沸腾了。学子们纷纷开始紧张地准备,期望能够在选拔中脱颖而出。
笔试的那一天,考场里鸦雀无声,学子们都埋头答题,神情专注而紧张。林羽和苏妙龄在考场外踱步,心中既期待又有些担忧。
“不知道这次笔试能筛选出多少有真才实学的学子。”林羽说道。
苏妙龄安慰道:“夫君,莫急,相信我们制定的考题能够起到筛选的作用。”
笔试结束后,老师们开始了紧张的阅卷工作。经过几天的忙碌,成绩终于公布,一部分学子顺利进入了面试环节。
面试的日子里,林羽和苏妙龄亲自坐镇,对学子们进行提问和考察。
“你如何看待当今的学术流派之争?”林羽向一位学子问道。
学子略作思考,然后有条不紊地回答:“先生,我认为各学术流派皆有其独到之处,应相互借鉴,而非相互排斥。”
苏妙龄则关注学子们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若你与同窗发生分歧,你会如何处理?”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子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林羽和苏妙龄仔细倾听,认真评估。
在实践考核环节,学子们被要求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如组织一场学术讨论、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等。
一位学子在组织学术讨论时,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让林羽和苏妙龄眼前一亮。
“此子在实践中表现出色,若能加以培养,必成大器。”林羽说道。
然而,选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学子为了能入选,试图作弊或者走后门。
“林先生,苏夫人,还望您二位能通融通融,让我家孩子入选。”一位家长偷偷找到林羽和苏妙龄,递上了一份厚礼。
林羽严词拒绝:“教育之事,容不得半点虚假和私情,令郎若有真才实学,自会入选。”
苏妙龄也说道:“我们要对所有学子负责,选拔必须公正公平。”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一批优秀的学子脱颖而出。
“恭喜你们入选,希望你们今后能在书院好好学习,为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林羽对入选的学子们说道。
苏妙龄也鼓励道:“你们是书院的未来和希望,要珍惜这次机会。”
然而,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一些落选的学子心生不满,认为选拔不公平。
“凭什么我没有入选?一定是你们有黑幕!”一位落选的学子在书院里大声抱怨。
林羽和苏妙龄决定公开选拔的标准和过程,向学子们解释清楚。
“我们的选拔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监督,不存在任何不公平之处。”林羽耐心地解释道。
苏妙龄也说道:“落选并不代表你们没有才华,只是在这次选拔中,其他学子表现得更为出色。只要你们继续努力,还有机会。”
在他们的努力下,学子们终于理解并接受了选拔的结果。
入选的学子们开始在书院里接受更加深入的教育和培养,林羽和苏妙龄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安排了优秀的教师进行指导。
“老师,我对诗词创作很感兴趣,但总是不得要领。”一位学子向林羽请教。
林羽微笑着回答:“诗词创作需要多读多写,更要用心去感受生活。我给你推荐一些经典的诗词集,你多读多体会。”
苏妙龄则关注学子们的品德修养:“做人要正直善良,要有社会责任感,这些品质比学识更为重要。”
在林羽和苏妙龄的悉心教导下,学子们进步迅速,他们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人才选拔的工作并未就此结束,林羽和苏妙龄深知,要保持书院的活力和竞争力,必须不断地发现和培养新的人才。
“妙龄,我们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机制,让更多的优秀学子能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