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院声名远扬,一切都看似蒸蒸日上之时,命运的轮盘却开始了意想不到的转动,一场风云突变悄然降临。
这日,林羽如往常一般在书房处理书院事务,一封来自朝廷的加急文书送达。他心头涌起一丝不安,拆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凝重。原来,朝廷新出台的教育政策对书院进行了诸多限制,例如严格控制招生数量、限定教学内容,且加强了对书院财务的监管。
“这可如何是好?”林羽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苏妙龄闻声赶来,看到林羽手中的文书,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夫君,莫急,我们先冷静想想对策。”苏妙龄强作镇定。
然而,麻烦接踵而至。周边一些原本与书院合作良好的商户,突然纷纷以各种理由终止了合作,书院的物资供应顿时陷入困境。
“林院长,实在抱歉,上头有令,我们不敢违抗啊。”商户们一脸无奈。
林羽深知他们也是身不由己,但书院的日常运作不能停,他和苏妙龄不得不四处寻找新的供应商,然而过程并不顺利,要么价格高昂,要么质量难以保证。
与此同时,书院里几位颇具声望的教师收到了其他学府的高薪邀请。
“林先生,对不住了,那边给出的条件实在太诱人,我不得不为家人考虑。”一位教师愧疚地说道。
尽管林羽极力挽留,但还是有不少教师相继离开,这使得书院的教学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学生们也开始人心惶惶,担心书院的未来。
“老师,我们书院还能撑下去吗?”学生们焦虑地问道。
林羽坚定地回答:“同学们放心,只要有我和苏老师在,书院就不会倒。”
但他心里清楚,目前的形势十分严峻。
书院的资金链也出现了断裂的危险。由于政策的限制和合作商户的减少,收入大幅下降,而各项开支却依然庞大。
“妙龄,账上的钱所剩无几了。”林羽看着账本,感到一阵绝望。
苏妙龄咬了咬嘴唇:“夫君,不如我们先动用一些自己的积蓄。”
林羽摇了摇头:“那也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就在他们焦头烂额之际,又传来一个坏消息。一场罕见的天灾降临,书院的部分建筑受损,需要大量资金进行修缮。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林羽长叹一声。
苏妙龄安慰道:“夫君,越是艰难时刻,我们越要挺住。”
他们决定一方面向朝廷上书,陈述书院的困境和重要性,希望能得到政策的调整;另一方面,在书院内部发起募捐活动,号召师生们共同为书院的渡过难关贡献力量。
然而,朝廷的回复却迟迟未到,而募捐活动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难道书院真的要毁在我们手里?”林羽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苏妙龄握住他的手:“夫君,这不是你的错,我们已经尽力了。”
正当他们感到绝望之时,一位神秘的访客来到了书院。
“林院长,苏夫人,我可以帮你们度过难关,但有一个条件。”访客说道。
林羽和苏妙龄对视一眼,心中充满了疑惑和警惕。
“不知阁下有何条件?”林羽问道。
访客微微一笑:“很简单,书院今后要听从我的指挥。”
林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书院是教书育人之地,绝不能成为他人的工具。”
访客冷哼一声:“那你们就等着书院倒闭吧。”
访客离去后,林羽和苏妙龄陷入了更加艰难的抉择。
是坚守书院的独立和尊严,还是为了生存而妥协?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之时,书院里的一位老夫子站了出来。
“林院长,苏夫人,书院历经风雨,从未屈服。我们要相信,正义终将到来。”老夫子目光坚定。
老夫子的话让林羽和苏妙龄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们决定继续坚持下去,等待转机的出现。
在那位神秘访客离去之后,林羽和苏妙龄虽然拒绝了他的条件,但心中的忧虑愈发沉重。
书院的日子愈发艰难,一些原本坚定留在书院的学子也开始动摇,有的甚至选择离开。
“林老师,家里实在供不起我在这里继续读书了,我只能回去。”一位家境贫寒的学子含着泪说道。
林羽心中满是无奈和惋惜,却也无法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