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越做越大,兵权越来越多,可终究不是太子,就算这官做到天上,也上不得那金銮座。
于是晋王请这智仁法师教授蛟化真龙之法。
智仁法师说:“道在晋阳,为魏周齐隋四朝龙脉之根,龙头所及便是老道修行之处。只要顺着龙脉寻其源头宝货,再开坛做法,逆命改运,越门成龙定不再话下。”
隋为水德,这龙脉,自然就是汾河。
晋王得了消息,于是派斛律崇和智仁法师顺水而上,历经千辛万险,从其源头找出一颗宝珠来。
这颗珠子颜色半蓝半赤,举在高处,竟然出现一种丹色。
丹色不是红色,而是那种日出之色。
似蓝似红、非紫非黄,其中颜色不停再宝珠之内流转,如日月流逝,如太极轮转,看之只觉神魂颠倒,握在手中更是如握了一个滚烫的火球一般。
最奇异的是,此宝珠相当霸道,只吸天地灵气。用香烛供奉,其香灰烟雾都斥到一丈开外。
供桌上不论烧多少香,还是光洁如新,就是落下鹅蛋大的雨点子也入不了它三尺之内。
晋王观其性色,逐启名为丹珠避尘,也称避尘珠。
但此避尘珠,不受香火之奉,又如何开坛做法,逆命改运呢。
斛律崇翻遍库中书籍,从一册商周的古卷中发现一件祭祀鬼神之文。
‘牺牲’为祭,鲜血为奉。
《周礼·地官·牧人》中言:凡祭祀,共其牺牲。
前文我说过,牺、牲二字要分开来看,最早就是指给天地鬼神的供奉之物。
纯色为牺,全牛为牲。
可商周之时,对牲的解释应该为能提供劳动力的动物或者圈养出肉多的动物。这么组词就好理解了,牲口、牲灵、牲畜。
三牲六畜逐挨个试过,血越多,丹珠避尘内的蓝红交替就越快,那种灼炽之感越强。
并且,只要离开龙脉聚集所在,避尘珠不论浇多少血,都不会有太大的运势或道家灵气反应。
于是重新返回源头开坛做法,但智仁法师用此等方法逆改杨广之命,并不明显。
蛟化真龙何其艰难。
智仁法师当真是入了魔道,为显示自己的能耐,竟然用人血祭珠!
各位仔细想想,‘人’这种动物,是不是完美符合祭祀中‘牺、牲’的全部要求,既有毛色纯一,又可当奴隶圈养提供劳动力,出肉率也不少。
果然,“人”不愧为万物之灵。
这人血淋在其上,丹珠更加灿烂。而且随着试验,人越多,越是亲近之人的血,效果就越好。
开皇二十年,智仁法师已经神志不清,每天就是深藏龙脉之根,抱着珠子杀人取血,浸泡宝珠。
可杨广之位毫无变化。
这种压力之下,智仁法师,或许可以称智仁妖道,竟然想出拿杨广血亲来祭祀宝珠。
既能帮杨广排除异己,化蛟为龙。又能帮自己吸得宝珠之灵蕴,引皇族龙气修魔成道。
听到这我都以为是玄幻小说了。这时我问她:“难道这智仁法师,已经被避尘珠中的放射性元素伤到脑子了?皇族之人也敢动?这上面写的真的假的,还能修仙?”
白忆画手中的筋膜刀早就停了,趴在我背上看着翻译好的东西也愣了。没想到还有这等玄奇鬼事。
连忙将纸页向后翻去,后面竟然没了?
“秀媛姐后来呢?”
令狐秀媛把白衣画揪起来,一屁股坐到我的枕头上。
叹了一口气说:“修仙和改命之说自古有之,未经证实,过于玄幻,不太好说。
中间部分由于石板破碎,暂时只能猜测。不过我可以给你们说一些史料。”
我拿鼻尖蹭了蹭柔软的毛睡衣。
嗯,很弹,草莓牛奶味。
随即我屁股上被白忆画重重的甩了一巴掌。
随后之事,一言难尽。
隋,开皇二十年,杨广同母弟杨俊死,享年30岁。
仁寿四年七月,文帝杨坚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64岁。
大业元年,废太子杨俑,及三个儿子。死绝。
大业元年到十三年,杨广开大运河、三征高丽、灭吐谷浑、修驰道、修洛阳宫、修汾阳宫、建龙舟寻江南。
虽然不少都是功在千秋,祸在当代的事。
可等到唐初,全国从开皇二十年的九百八十万户,只存两百万户。三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