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则可提升力量,无论是挥舞兵器还是搬运物资,都能更加得心应手。“兄弟们每天跑个几里地,时间长了,作战时就不容易累。负重训练能让大家力气更大,杀敌更有力。”我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着训练的好处。另外,增设战术演练环节,模拟各种战场场景,如山地战、攻城战、遭遇战等,教导士兵们如何根据不同地形和战况灵活应变,如何在团队中紧密协作,发挥出最大战斗力。
往后的日子里,在我与赵铁柱、李霸天以及全体义军兄弟的齐心协力下,义军定能以全新的风貌,无畏地迎接未来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奋勇迈进 。
经过一系列的深思熟虑,我果断将义军更名为“新义军”。这绝非简单的名称变更,它承载着全新的希望与使命,预示着我们即将踏上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崭新征程。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无法制作出现代的迷彩服。但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精心设计出一套极具特色的军装。军装主色调选用深绿色,在山林环境中,这种颜色能够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起到极佳的伪装效果。面料采用本地粗布,结实耐用又透气,非常适合士兵们在艰苦的战斗和训练环境中穿着。上衣设计了多个实用口袋,方便士兵携带弹药、急救药品以及其他小物件;裤子则设计得较为宽松,最大限度地保证士兵行动自如,无论是奔跑、攀爬还是进行激烈的战斗动作,都不会受到束缚。
为了在战场上能够快速区分不同兵种,增强团队协作效率,我为各兵种设计了独特的标识。火枪队佩戴红色肩章,步兵是蓝色肩章,骑兵则为黄色肩章 。这不仅便于战场指挥与识别,更极大地增强了士兵们对自身兵种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所在的集体。
在武器研发方面,我们在持续推进火炮和火枪生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从缴获的清军武器中,我们挑选出性能相对较好的火绳枪,组织军中经验丰富的工匠们在铁匠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改良,随后展开大规模仿制。尽管这些火绳枪在先进性上比不上我们自主研发的火枪,但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下,它们已是我们能够大规模装备军队的最佳选择之一。此外,为了提升士兵在近战中的杀伤力,我们制造了大量刺刀,将其与火枪相结合,实现了火枪的刺刀化,有效增强了军队在复杂战斗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