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的阴云如铅块般沉甸甸地压在长江两岸,空气仿佛都被这股压抑的氛围凝固,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清晨,天色微明,薄雾还未完全散去,给整个江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长江北面的黄州渡口,清军的营寨内已然是一片忙碌喧嚣的景象。战马焦躁地嘶鸣声、士兵们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以及战船准备启航时发出的吱呀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激昂又残酷的战争前奏。
代善站在高高的了望台上,他身姿挺拔,目光深邃而冷静,透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与犀利。看着眼前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战船,他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的计划正在一步步顺利推进。身旁站着一位面容冷峻、眼神锐利的年轻将领,此人名为穆尔察·博果尔,是代善新近提拔的得力助手。博果尔自幼习武,熟读兵书,智勇双全,在过往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深受代善器重。此次进攻,代善特意安排博果尔随船出征,意在让他执行一项更为隐秘、关键的计划。
随着一声悠长而尖锐的号角声划破长空,清军那密密麻麻的木船,好似黑色的蚁群,浩浩荡荡地朝着长江南岸的湖北蕲春县一带缓缓驶来。博果尔站在船头,身姿笔挺,宛如一棵苍松,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仿佛能穿透这层薄雾,看到即将到来的战斗。船上的清军士卒们身着厚重的盔甲,手持弓箭,盔甲在微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弓箭搭在弦上,蓄势待发。他们的神情紧张,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战斗的恐惧,但在博果尔的带领下,却也秩序井然,没有丝毫慌乱。
在长江南岸,民义军的炮兵部队早已严阵以待。炮兵们紧握着手中的火炮,手心里满是汗水,却丝毫没有放松,目光如炬,死死地盯着江面,不放过任何一丝动静。这些火炮基本都是仿制二战时期日军的火炮,包括岸防炮、迫击炮和山炮。其中,民义军目前拥有两款迫击炮,一款是仿日军94式的“震世惊雷”,一款是仿日军96式的“烈火式”。
曾几何时,民义军的这些火炮射程有限,只能打个几百米,威力也相对薄弱,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但如今,随着在控制区内各地建设兵工厂和钢铁厂,大力推广现代化冶炼制造技术,并且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民义军已拥有了完整的现服役武器的生产线。这两款迫击炮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最大射程从最初的几百米,一举提升到了3.8 - 3.9km,威力也成倍增长,已然成为战场上的“大杀器”。
当清军的船只渐渐靠近,进入了民义军火炮的射程范围,民义军的炮兵指挥官站在高处,手中的令旗猛地一挥,大声下令:“开炮!”霎时间,“震世惊雷”和“烈火式”迫击炮率先发出怒吼,一枚枚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带着尖锐的呼啸声,拖着长长的尾焰,准确地砸向清军的船只。
第一波炮击就给清军造成了巨大的震撼。原本以为民义军的火炮还是和之前一样射程有限、威力不足的清军,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几艘木船瞬间被击中,船体在剧烈的爆炸中破碎,木屑如暗器般飞溅,伴随着清军士卒们的惨叫,纷纷落入水中。爆炸掀起的水花冲天而起,又重重地落下,将周围的江面染成了一片浑浊。
博果尔看着身边的士卒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甲板,心中虽有一丝不忍,但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强忍着悲痛,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弟兄们,不要慌!按计划行动!”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嘈杂的战场上格外清晰,如同洪钟般传入每一个清军士卒的耳中。在他的指挥下,清军并未因此而退缩,他们咬紧牙关,继续奋力划船,企图靠近南岸,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然而,民义军的炮兵部队火力持续凶猛,一轮又一轮的炮击不断地落在清军船队中,炮弹在船群中炸开,激起无数水花和木屑。
清军士卒们在船上拼命地用盾牌抵挡着飞来的炮弹,但在“震世惊雷”和“烈火式”的强大威力面前,这些盾牌显得如此脆弱,如同纸糊的一般。又有几艘船只被击中,船上的清军纷纷跳水逃生,他们在水中挣扎着,呼喊着,江水被鲜血染红,一片凄惨景象。
面对如此猛烈的炮火,清军将领们按照事先的计划,果断下令撤退。清军的船只纷纷掉头,向长江北岸驶去,船桨慌乱地划动着,在水面上溅起大片水花。水面上留下了一片狼藉,漂浮着破碎的船体和清军士卒的尸体,还有一些受伤的士卒在水中痛苦地呻吟着。
博果尔在撤退的途中,心中满是震惊与不甘。他从未想到,民义军的火炮威力和射程竟然提升得如此之快,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回到清军营寨后,博果尔立刻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