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战的硝烟仿若一层厚重且黏腻的阴霾,虽缓缓飘散,却仍顽固地悬浮在空气之中。刺鼻的焦糊味,混合着若有若无、令人作呕的血腥气,丝丝缕缕地钻进鼻腔,久久不肯散去,时刻提醒着人们这里曾发生过的残酷厮杀。我独自登上营地高处,脚下的土地还残留着战争的余温,俯瞰着滔滔不绝的长江水。江水翻涌奔腾,向着东方滚滚而去,每一朵浪花都似在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残酷与壮烈。我的心中反复思量着下一步的战略布局,这场江上防卫战的胜利,仅仅只是一个开端,绝不能给清郑联军留下丝毫喘息之机,必须乘胜追击,将他们彻底逐出这片山河。
1646年春,料峭的春寒依旧凛冽,冷风如刀般割着脸颊。我把郑森、韩靖、李海等一众将领召集到跟前。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迅速在我面前整齐列队。我目光坚定且锐利地扫视着众人,只见他们的脸上还带着战斗后的疲惫,皮肤被硝烟熏得黝黑,衣衫也沾染着斑斑血迹与尘土,但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那是对胜利的渴望和对使命的担当。
我深吸一口气,郑重下令:“诸位,长江一役,我军大获全胜。然而,清军与郑芝龙贼心不死。当下,我决定发起‘东部战役’,挥师一路向东,彻底肃清敌军残余势力。郑森,由你担任此次战役的总指挥;韩靖,出任副总指挥;李海,你负责担任参谋长,全面统筹战役的各项事务。切记,务必谨慎行事,力求速战速决!此次战役关乎国家存亡、百姓安宁,不容有失!每一位战士的生命都无比珍贵,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这场战争的走向,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为这片土地和百姓赢得真正的和平。”
郑森眼中瞬间闪烁起兴奋与坚定的光芒,他腰杆一挺,身姿犹如苍松般挺拔,抱拳行礼,声音铿锵有力,仿若洪钟般在众人耳边回响:“罗帅放心,森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望!我自幼立志报国,如今承蒙信任,必带领将士们勇往直前,将敌军彻底赶出我们的土地!哪怕前方荆棘密布、生死未卜,我也绝不退缩半步!”韩靖和李海也纷纷表态,言辞中满是决心,立志在这场战役中一展身手,建立功勋。韩靖向前一步,胸膛高高挺起,大声说道:“我定当全力辅佐郑司令,不辱使命!愿与兄弟们并肩作战,同生共死,为国家和百姓抛头颅、洒热血!”李海则神色沉稳,目光中透着睿智,点头应道:“我会做好参谋工作,为战役出谋划策。仔细研究每一处地形,分析敌军的每一个可能动向,为我军的胜利提供坚实保障。”
很快,郑森肩负重任,率领民义军第一舰队,与陆军第一军、第二军密切协同配合。新成立的炮兵335团严阵以待,一门门大炮威严地伫立着,炮弹整齐排列在炮位旁,每一枚炮弹都承载着战士们的决心,仿佛随时会喷薄而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刚回营复命的枪骑兵第一师,士兵们精神抖擞,他们身着锃亮的铠甲,手持锋利的长枪,战马嘶鸣,马蹄刨地,发出沉闷的声响,似乎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战斗的紧张气氛,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赴战场。
诸军浩浩荡荡,向着东部奋勇进发。陆军部队沿着长江南岸飞速推进,他们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踏出坚实的声响,扬起的尘土仿佛是他们前进的旗帜,在阳光的照耀下弥漫出一股豪迈的气息。第一舰队在江面上保驾护航,炮口始终对准可能出现敌军的方向,黑洞洞的炮口威慑力十足,仿佛随时会喷吐出致命的火焰,让敌人望而生畏。炮兵335团把大炮安置在江边的绝佳位置,引信随时待燃,炮手们紧盯着前方,眼睛一眨不眨,双手紧紧握住操纵杆,准备为前线提供强有力的火力支援。枪骑兵第一师则作为灵活机动力量,在陆地两侧来回穿梭巡视,他们身姿矫健,行动敏捷,时刻警惕,防止敌军的突然袭击,他们的身影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在大地上飞驰,扬起一路烟尘。
在第一舰队和炮兵部队的联合猛烈炮轰下,我军攻势如潮,迅速收复了之前在安徽和江苏南部丢失的部分地区。芜湖、马鞍山、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沿江南岸的城市,如同失散的孩子重回怀抱,逐一回到民义军手中。每收复一座城市,百姓们都自发地夹道欢迎,眼中饱含着对民义军的感激与信任。他们扶老携幼,早早地等在路边,有的手中拿着热气腾腾的食物,有的端着清甜的茶水,眼中闪烁着泪花,送到战士们手中,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孩子们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小彩旗,欢呼雀跃;老人们则满是沧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不住地念叨着:“终于盼到你们来了,这下可算是有希望了。”那热烈的场景让士兵们心中的使命感愈发强烈,他们的眼神更加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