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军新的增援力量如潮水般涌入战场,局势愈发胶着,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我此刻正端坐在南京中央政府官邸光明宫内的作战指挥室里,眉头紧锁,与国防部长韩靖、总参谋长陈武以及陆军总司令李海紧急商讨应对之策。尽管我军装备的八一式自动步枪在性能、射程、射速和装弹量上全方位碾压清军从洋人那里获得的仿制解放式步枪,但清军凭借人数优势和新装备带来的底气,仍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这场战争,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一战,而眼前的北京,正是我们志在必得的战略要地。
回想起之前,前沿作战指挥设在靠近战场的临时据点,虽能第一时间直观地掌握战场动态,可也如置身于风口浪尖。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敌军的突袭、炮火的覆盖,都让临时指挥所随时面临被摧毁的危险。一次,敌军的一支精锐骑兵趁着夜色摸了上来,多亏警卫部队拼死抵抗,才让我们有惊无险。而如今,我军掌握了初步的通讯技术,有了稳定可靠的电台通讯,不仅能实现远距离及时传达指令、获取情报,而且南京光明宫地处大后方,安全性更高。这里的设施设备也更为齐全,各种先进的地图绘制工具、加密通讯设备一应俱全,方便我们对战场局势进行精准分析。大多高级将领也都常驻于此,更方便于相互之间的联系和统筹,于是作战指挥便顺理成章地搬回了光明宫作战指挥室。
室内气氛凝重得近乎凝固,巨大的作战地图悬挂在墙上,代表着双方兵力的旗帜犬牙交错,宛如一幅紧张激烈的战争缩影。每一面旗帜的背后,都是无数士兵的生死拼搏,每一次旗帜的移动,都预示着战局的微妙变化。而清军全员装备仿制步枪这一情况,虽在武器层面无法与我们抗衡,但在战术布局和士气上仍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韩部长,如今清军增兵且装备升级,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法。”我神色凝重,目光紧紧锁定在地图上清军增援部队的标记处,仿佛要从中看穿敌人的下一步动作。此刻,我的内心焦急万分,深知这场解放北京的战斗的胜负关乎国家的命运,不容有丝毫闪失。
韩靖皱着眉头,沉思良久,才缓缓开口:“罗帅,我建议先让烽火通讯营加强对清军通讯的监听,看看能否获取他们的作战部署信息。只是烽火通讯营目前暂无领导,这工作开展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担忧,烽火通讯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一个得力的领导者,工作的推进必然会受到阻碍,而在清军装备提升的情况下,获取情报变得更加关键,这关系到我们如何利用自身装备优势,精准打击敌人。
总参谋长陈武接着说:“我觉得可以从黑衣人特工情报部门抽调人手,协助烽火通讯营。苏瑶部长在情报收集方面经验丰富,她手下的刘阳、陈刚等人都是情报工作的好手,或许能帮上大忙。”陈武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他相信苏瑶团队的能力,只要他们介入,一定能让烽火通讯营的工作步入正轨,为我们利用装备优势制定战术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持。
我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就这么办,立刻通过电台向苏瑶发送电报,详细说明任务。另外,让刘强的陆上猛虎特战队继续在敌后寻找机会,重点破坏清军新到增援部队的补给线。同时,安排他们在正面战场合适时机辅助主力部队。把特战队分为三个小组,一组由陈风、赵俊带队,负责狙杀外籍教官;孙成、李华带领另一组,锁定清军高级将领进行狙杀,尤其注意汉八旗正蓝旗参领马元霸、镶白旗佐领陈宇轩,还有参与构筑京津与直隶防线、商讨与洋人的合作事宜的满清王族多罗郡王,这三人在清军指挥体系中作用关键,务必解决;刘强亲自带领第三组,灵活支援前两组,同时根据战场形势,随时给予正面战场的主力部队关键协助,务必打乱敌军指挥体系。清军装备升级,我们更要从指挥层面突破,以充分发挥我们的装备优势。”说完,我看向通讯兵,示意他迅速发电报传达指令。在下达这些指令时,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战场上的惨烈画面,深知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改变战争的走向,必须慎之又慎。
此时,在正面战场,王浩的枪骑兵第二师与清军激战正酣。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楚云龙和李云飞指挥着新编炮兵1团,不断调整炮击策略,支援王浩的部队。李云飞守在电台前,神色紧张,迅速敲击发报键:“王师长,这是最新电码,我们观察到清军在左翼集结兵力,准备再次反扑,你们注意防守,我们马上进行炮火压制。”他的手指在电码键上快速跳动,心中默默祈祷着王浩的部队能够顶住清军的反扑,虽说我军装备占优,但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