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新科举选拔出来的人,都是些不学无术之辈?”
“可不是嘛,之乎者也都不会,还能吟诗作对?简直是笑话!”
“我看这新科举,迟早要完蛋!”
在一片质疑声中,朱由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
“传令下去,明日午时,朕要亲眼看看,这些新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究竟有何本事!”
午时,阳光炙烤着大地,那炽热的阳光像火舌舔舐着肌肤,让人感觉燥热难耐。
京城最大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新科举选拔出的人才们个个精神抖擞,准备在众人面前一展身手。
朱由检和严悦并肩而立,注视着广场中央的舞台。
严悦贴心地掏出手帕,手帕柔软的触感拂过朱由检的额头,轻轻地为朱由检擦拭额头的汗珠,眼神中满是柔情。
“皇上,您辛苦了。”朱由检握住严悦的手,回以一个温柔的微笑。
“为了大明的未来,这点辛苦算什么。”
表演开始,首先上场的是一位精通农耕的学子。
在他上场之前,那些旧文人,平日里只知吟诗作对,看到锄头都不知如何拿起,此时却要听这新科举选拔出的学子讲农事,脸上满是不屑,他们的眼神中满是轻蔑,嘴角带着讥笑。
然而,当学子侃侃而谈,从土壤改良到灌溉技术,再到新作物的推广时,那些旧文人的脸色渐渐变得惊愕。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眼睛越睁越大,嘴巴也微微张开,而老农们则是越听越兴奋,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不断点头,与旧文人的表情形成鲜明对比。
每一个环节他都讲解得深入浅出,让在场的老农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
“这后生仔,真有两把刷子!”一位老农激动地说道,竖起了大拇指,粗糙的大拇指带着泥土的痕迹。
接下来,一位擅长工程设计的学子展示了他设计的桥梁模型。
这座桥梁不仅结构巧妙,而且坚固耐用,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
引来了在场工匠们的阵阵惊叹,工匠们的眼睛紧紧盯着桥梁模型,口中不断发出“妙啊!真是妙啊!”的赞叹声,一位老工匠抚摸着胡须,胡须在手指间滑动,赞不绝口。
一位精通医术的学子则现场为一位患病多年的老妇人诊治。
他走向老妇人时,心中虽有几分紧张,但更多的是自信,他想起自己在新科举选拔过程中的努力,那些日夜钻研医术的日子,就是为了今日能在众人面前证明新科举选拔出的人才并非庸碌之辈。
他轻轻搭着老妇人的手腕,感受着脉搏的跳动,然后精准地找到了病因,并开出了药方。
老妇人服药后,病情立刻得到了缓解,她紧紧握着学子的手,学子能感受到她粗糙的手掌和激动的心情,老妇人老泪纵横。
“神医啊!你真是神医啊!”
一场场精彩的展示,让原本质疑新科举的人们刮目相看。
那些原本动摇的文人也开始重新审视这场革新,他们意识到,新科举并非如钱谦益等人所说的那般不堪,而是真正为大明选拔出了有用之才。
“皇上圣明!”一位老臣激动地跪倒在地,高声赞扬。
越来越多的官员和百姓也跟着跪下,高呼万岁。
朱由检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欣慰。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处隐秘的宅院里,钱谦益、顾宪成等人正脸色阴沉地坐在桌旁。
“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皇上。”顾宪成咬牙切齿地说道。
“哼,别急,好戏还在后头呢。”钱谦益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传令下去,联合所有能联合的力量……”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准备最后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