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够了!”他一声暴喝,如同惊雷炸响,那声音震得大殿仿佛都在颤抖,瞬间震慑住了所有人。
“朕意已决,”朱由检的声音如同寒冰般,在大殿中回荡,那冰冷的语调仿佛能让周围的空气都凝结起来:
“改革势在必行!李书生,朕命你即刻组建改革小组,全权负责此事!”他顿了顿,目光如刀锋般扫过钱谦益和顾宪成,那目光像是能穿透他们的身体:
“至于某些倚老卖老,尸位素餐之辈,若再敢阻挠改革大计,朕定不轻饶!”
钱谦益和顾宪成脸色惨白,如同霜打的茄子,嘴唇微微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们能感觉到冷汗从后背缓缓滑落,那湿凉的触感让他们的身体微微发颤。
他们心里清楚,皇帝这是动了真怒了。
其他反对改革的官员也都噤若寒蝉,不敢再发出任何异议,他们低垂着头,眼睛盯着地面,大气都不敢出。
新科举出身的官员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们知道,自己终于等来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李书生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抖,他跪倒在地,膝盖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高呼:“臣定不负圣望!”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旧势力虽然表面上不敢再反对,但暗地里却使出了各种手段阻挠改革的推行。
他们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煽动地方官员抵制新政,使得新教育改革举步维艰。
李书生和他的团队在地方上遇到了重重阻力,他们精心制定的改革方案,在地方上却迟迟无法落实。
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敷衍塞责,甚至故意曲解政策,使得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
“岂有此理!”李书生将手中的文件狠狠地摔在桌上,那文件与桌面撞击发出的啪的一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响亮,气得脸色铁青,眼睛里满是怒火,“这些老顽固,真是冥顽不灵!”
“李兄,莫要动怒,”同为新科举出身的赵夫子劝慰道,他的声音平静温和,像是一泓清泉,“改革之路,必然充满荆棘,我们要有耐心,慢慢来。”
“可是,这改革的速度也太慢了!”另一位新科举出身的孙举人急得直跺脚,他的脚重重地踏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声响,“这样下去,何时才能看到成效?”
改革小组的成员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压抑的气氛在房间里蔓延,那沉闷的氛围像是浓雾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
他们都知道,如果不能尽快打破僵局,改革的热情就会被消磨殆尽,最终功亏一篑。
李书生深吸一口气,空气凉凉的,进入肺部有些刺痛,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放弃的时候。
他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那无尽的黑暗像是要把一切吞噬,他心中默默地念道:“我一定要找到突破口!”
突然,他灵光一闪,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
他猛地站起身来,椅子被他带得往后一滑,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对众人说道:“我想到一个办法……”
李书生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亲自前往几个关键的州府,游说当地官员。
他刚到地方官府时,那些地方官员坐在高堂之上,眼神里满是不屑和轻视,有的官员甚至都不正眼瞧他,只是把玩着手中的茶杯,那茶杯在手中转动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他不再长篇大论地阐述改革方案,而是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新政带来的好处。
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指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他的声音沉稳而自信,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钉子,稳稳地钉入那些官员的心中。
他巧妙地将新教育改革与之联系起来,论证如何通过培养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他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推销员,将新教育改革“打包销售”给地方官员。
他甚至还搬出了“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的概念,承诺如果新政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成效,他甘愿受罚。
这时,有个地方官员提出了刁钻的问题:“你说这改革能让地方经济变好,可万一失败了,我们的乌纱帽可就没了,你如何保证?”
李书生微微一笑,镇定地回答:“大人,新政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如果出现问题,首先是我等的责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