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道:“陛下,这都是臣妾分内之事。”司马煜示意她坐下,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这时,司马煜缓缓开口:“皇后,朕昨日之举,希望你莫要介怀。”
崔语蝶忙回道:“陛下多虑了,臣妾明白陛下心系天下。”
司马煜心中稍松,正欲再言,崔福突然来报长安急信。
司马煜看完信件,眉头紧锁。崔语蝶见状轻声问道:“陛下,可是战事有变?”
,!
司马煜点头,“凉州军来支援长安跟刘耀打起来了,现在战况不明。”
崔语蝶略作思考后说:“陛下,臣妾虽不懂军事,但臣妾以为军心士气至关重要。陛下不妨亲自写一封讨贼檄文,发往长安来鼓舞士气。”
司马煜诧异地看了她一眼,没想到她能提出这样的建议。“皇后所言有理,朕会考虑。”
崔语蝶又道:“臣妾有些积蓄,愿在后方筹备物资,以助陛下。”司马煜心中动容,“皇后深明大义,朕很欣慰。”
崔语蝶告退后,司马煜独自沉思,这皇后似乎真心向着自己,或许可以多给予些信任。而崔语蝶回到宁康宫,也暗下决心,定要让陛下看到自己的价值。
“明珠,长安来报,凉州军跟刘耀打起来了,你觉得长安可能夺回。”司马煜在永康宫把邵明珠召来商量此事。
“陛下请安心,此次刘耀必败,凉州虽说地处贫瘠之地,但是凉州的将士勇猛无比,关中跟凉州各地的太守跟将领,还有各地的胡人部落领袖不会看着长安就这么落在匈奴汉国的手里,陛下现在发讨贼檄文,他们便会组成联军来对抗刘耀,臣预计各地太守将领以及胡人部落能组织起一支不小的队伍,刘耀此次必败!”
司马煜一听心中大喜“你跟皇后说的一样,皇后也让朕写讨贼檄文呢。”
邵明珠吃惊道“果真?看来是臣小看皇后了”
司马煜没有迟疑,走在案子前说道“明珠你能文能武,这篇讨贼檄文就由你来写吧。”于是拿起墨块便给邵明珠研磨。
邵明珠想了想,深吸一口气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
《讨刘耀檄》
盖闻天地有常,伦纪攸序,王化所被,四海咸宁。朕承祖宗之洪业,荷万民之期许,君临天下,期保境安民,致太平于宇内,然今有逆贼刘耀,包藏祸心,犯我长安,致生灵涂炭,社稷蒙尘,实乃罪不容诛之徒也!
长安者,周秦汉之旧都,累世之京畿,龙盘虎踞,形胜之地也。宫阙嵯峨,街巷繁华,承载千年之文明,凝聚万民之信仰。此乃我朝之根本,天下之枢要,岂容贼子觊觎、践踏乎?
刘耀者,本为草莽之辈,性乖张而好乱,不思安分守己,反怀篡逆之志。观其举兵来犯,一路烧杀抢掠,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老弱哀号于道,妇孺泣血于野,其残暴之行径,罄竹难书也。彼以一己之私欲,罔顾苍生之苦,欲毁我大好山河,坏我祖宗基业,真乃人神共愤,天地不容之贼寇耳!
朕受命于天,当护佑黎庶,怎可坐视此贼横行?今朕率我朝忠勇之师,皆为血性男儿,怀报国之志,抱守土之忱。尔等将卒,平日受朝廷俸禄,食百姓膏粱,值此国难之际,正应披坚执锐,奋勇当先,效死沙场,以卫家国之尊严,以全忠义之美名。
诸军当知,贼虽来势汹汹,然邪不压正,其不过乌合之众,徒有悍勇之表,实无军纪军心,安能与我堂堂王师相较量哉?且我朝文臣运筹帷幄,武将决胜千里,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必能破此贼军,扬我朝威。
至于天下百姓,亦为我朝根基所在,望尔等或踊跃支前,输送粮草,或协助守城,传递军情,各尽所能,共抗贼寇。待荡平逆贼,朕必不吝封赏,嘉惠万民,使天下重归太平,共享盛世之乐。
今檄文传至四方,望我朝将士、天下子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随朕讨贼,必使刘耀授首,长安重光,山河复靖,皇图永固!敢有附逆者,待贼平之后,定当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诸军速起,随朕讨贼,成此不世之功,名垂青史,万载流芳!
朕在此立誓,必与诸公同进退,共荣辱,不灭贼寇,誓不罢休!
钦此!
司马煜
隆熙元年二月初三
:()梦回西晋娶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