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作者听了黄梅戏的《女驸马》跟京剧《乌盆记》于是决定在新年开个番外篇—女驸马,把女驸马跟乌盆记的故事相结合一下,致敬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瑰宝,让曲艺这门艺术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兴趣,毕竟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不多了,这是我们年轻一代人的责任,不能让文化遗产一点一点丢失,最后断送在我们手上!作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让中华文化连绵不绝的一直流传下去!
隆熙元年,二月初十,阳光洒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为这座古老的都城增添了几分庄严与期待。这一天,是隆熙恩科开考的日子,也是西晋历史上第一次科举取士。
作为第一届恩科的主考官,邵明珠早早地便来到了考场。他身着庄重的侯爵官服,面容严肃,心中却充满了紧张与不安。他深知,此次科举意义重大,不仅关乎着众多学子的前途命运,更关系到国家能否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以挽救这风雨飘摇的局势。
考场外,考生们早已排起了长队,他们有的神情紧张,有的自信满满,还有的则在低声交流,互相鼓励。邵明珠站在考场门口,目光扫过每一位考生,心中感慨万千。洛阳考场世家子弟非常多,寒门子弟少。看来这也是这次科举的一个弊端,毕竟世家门阀控制着知识,寒门弟子能读的起书的少之又少,就别说笔墨纸砚这些消耗品了。
“此次科举,乃是陛下的期望,也是国家的希望,我定要公正严明,不辜负陛下的信任。”邵明珠在心中暗暗发誓。
随着一声铜锣响,考试正式开始。邵明珠带领着一众考官,依次检查考生的身份和携带的物品,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姓名?”邵明珠声音低沉而严肃。
“学生冯俊辰。”考生声音略带颤抖。
邵明珠仔细核对了名册,又检查了他携带的物品,确认无误后,点了点头,让他进入考场。
一个又一个考生经过检查,进入了考场。邵明珠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考场内,气氛凝重。考生们坐在各自的位置上,面前摆放着试卷和笔墨。邵明珠在考场内来回巡视,目光锐利地观察着每一位考生的一举一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有的考生奋笔疾书,有的则眉头紧锁,陷入沉思。邵明珠看到这些,心中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此次考题,乃是经过精心挑选,既考察考生的学识,又考察其见识和思维能力。不知这些考生能否应对自如。”邵明珠心中暗自思忖。
突然,邵明珠发现一名考生神色慌张,眼神不时瞟向旁边。他不动声色地走近,仔细观察。只见那考生手中似乎藏着什么东西。
“你在干什么?”邵明珠一声厉喝。
那考生吓得浑身一抖,手中的东西掉落在地,原来是一张小抄。
“竟敢作弊,拖出去绑在考场门外的柱子上,以儆效尤!,取消他的考试资格!查查他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家族的!”邵明珠怒不可遏,因为这次是他亲自出的题,这个学子能作弊看来是自己的题目泄露了,肯定是世家门阀干的!为了金榜题名迎娶公主,为了家族荣誉,世家们脸都不要了。于是邵明珠当即暂停了考试,一脸坏笑的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条,上面是他备用的考题,他防的就是这一手,只见考试的学子们有的一脸愤怒,有的一脸错愕,还有的一脸云淡风轻,邵明珠看他们的表情不一,心里爽极了,要怪只能怪那个拿小抄进考场的愚蠢家伙,答案都泄露给你了连背都不背,正好给了邵明珠从新换考题的借口,这可不能怪小爷我哈
这一突发事件让考场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所有考生都不敢再有丝毫侥幸心理,专心答题。邵明珠知道他这次算是把世家门阀给得罪了
考试进行到一半,邵明珠走出考场,稍作休息。他站在考场外的台阶上,望着远方,心中思绪万千。这次科举时间紧任务重,其中好多细节都没有落实到位,毕竟是试验,先看看情况再说吧。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科举,不知效果如何。若是能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材,也算不枉陛下的一番苦心。”邵明珠喃喃自语。
这时,一名助手考官走过来,说道:“侯爷,此次考试进展顺利,只是考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还需仔细评判。”
邵明珠点了点头,说道:“务必认真阅卷,不可有丝毫疏忽。切记试卷收上来封存贴上封条,姓名处要贴上封纸遮挡住,避免考官舞弊,命人把所有入选的试卷全部抄下来封存,跟原件分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