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珠今日来到国子学,这里汇聚了参加殿试的三十五位考生。他神色庄重,目光在每一位考生身上扫过,一一与他们打着招呼。
“这位公子,请问尊姓大名?”邵明珠温和地询问着一位考生。
“学生姓冯,名讳俊臣。”考生恭敬地回答道。
邵明珠微微点头,说道“我好像见过你,那日考场有人作弊,本侯从新出考题,我见你一副从容的神态,便知道你有点真材实学,等本侯看到你的文章便知道我没看错人,殿试好好发挥,当今陛下重视人才,如果能考得头三甲为你家光宗耀祖。”邵明珠说完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冯俊臣,随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见冯俊臣对邵明珠亲昵的举动显得十分抗拒,身体不自觉的往后退了几步。
邵明珠心说不能够吧,老子龙阳之好的绯闻都传到国子学了?
“你呢?”他又看向另一位考生。
“学生王翰,见过大人。”考生行礼道。
邵明珠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询问着,试图在殿试之前对这些考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当他问到“谁是祖逖”时,只见一个精神抖擞、双目有神的男子应道:“学生祖逖,拜见密云侯。”
邵明珠一听,目光立刻聚焦在祖逖身上。只见祖逖身姿挺拔,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那明亮的双眸中仿佛藏着无尽的抱负和决心。
邵明珠心中大喜,这不正是他一直听闻的那个闻鸡起舞的祖逖嘛!他深知祖逖的勤奋和志向,当下便决定要将他收入自己账下。
邵明珠走上前,微笑着说道:“祖逖啊,久闻你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非凡。”
祖逖拱手道:“侯爷过奖了,学生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以求报国。”
邵明珠点点头,说道:“听闻你每日闻鸡起舞,勤奋刻苦,此等毅力,实非常人能及。”
祖逖目光坚定地说道:“大人,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学生只盼能凭借自身所学,为国家和百姓做些实事。”
邵明珠赞赏地看着他,说道:“好一个为国家和百姓做实事!那你对当下的时局可有什么见解?”
祖逖沉思片刻,说道:“大人,如今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忧患未除。世家门阀把控朝政,百姓生活困苦。若要改变这一局面,当改革弊政,广纳贤才,加强军备,以保国家安宁。”
邵明珠听得频频点头,说道:“说得好!那你觉得应如何改革弊政?”
祖逖说道:“首先,当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之徒,使官员清正廉洁,为百姓谋福祉。其次,要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耕,促进商业发展,使国家经济繁荣。再者,改革选拔人才制度,学生觉得侯爷开科举实乃大善,选拔真正有才能之士,不论出身,只求务实。”
邵明珠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说道:“祖逖,你所言甚是有理。那对于加强军备,你又有何想法?”
祖逖神情严肃地说:“侯爷,军队乃是国家之保障。当加强士兵训练,提高其战斗力。同时,改进兵器装备,研发新型战术。还要加强边疆防御,以防外敌入侵。”
邵明珠不禁拍手称赞道:“祖逖啊祖逖,本侯没看错人!若有机会,你当如何施展你的抱负?”
祖逖毫不犹豫地回答:“侯爷,若学生能得一官半职,定当竭尽全力,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邵明珠哈哈大笑道:“好!有你这番壮志豪情,国家有望,百姓有望啊!”
祖逖说道:“侯爷谬赞了,学生还需多多学习,不断进步。”
邵明珠说道:“祖逖,此次殿试,你可要好好发挥,莫要辜负了自己的才华和志向。”
祖逖郑重地说道:“学生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邵明珠又与祖逖交谈了许久,对他的学识、见解和人品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越发坚定了要将祖逖收为己用的决心。
“祖逖,日后若有任何困惑或想法,随时来找本侯。”邵明珠说道。
祖逖感激地说道:“多谢大人厚爱,学生铭记在心。”
邵明珠继续与其他考生交流,但心中对祖逖的期待却愈发浓厚。
离开国子学后,邵明珠骑着马往侯府走去,一路上仍在回味与祖逖的交谈。
“此人是治世能臣,如果用的好必将成为国家栋梁。闻鸡起舞的祖逖啊,本侯必将把你收入账中!”邵明珠自言自语道,便调转马头,往皇宫赶去。
邵明珠满心欢喜地进宫去见司马煜,一路上都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