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数学课的时候,数学老师和学生们说了一个消息,下周一学校会组织一次奥数考试,选前50名组成奥数班,上课时间是每天下午最后两节课加上晚自习,再加上周六一天,会由专门负责奥赛的老师给讲课,为一个月后省里组织的预赛做准备。
甘棠看了下时间,这已经是周四了,即使加上今天,到下周一也就4天时间,多亏了自己暑假的时候有学高数,奥赛题也没少刷,不过这几天还是得突击一下,晚上的时间暂时先不学外语,刷一下奥赛题。
这时候甘棠万分感谢初中的时候吴老师他们给打的基础很牢固,再加上题海战术,考进奥赛班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终于到了周一这天,考试题型和时间安排安全是按照决赛来的,分为两轮考试,一式是8:00-9:20,试题包括8道填空题(每题8分),3道解答题(分别为16分,20分,20分),全卷满分120分。二式是9:40-12:30,试卷包括4道解答题,涉及平面几何,代数,数论,组合,前两题每题40分,后两题每题50分,满分180分。
拿到试卷后,甘棠整体看了一下,比之前做的真题要简单不少,毕竟这只是学校的选拨,能筛选出合适的学生就可以,没必要上来就给大家上难度,打击大家自信心。
于是甘棠镇定自若地开始答题。一式中的填空题较为顺利,解答题虽稍有难度但凭借之前的积累也逐步攻克。
很快一式的考试时间结束。稍作休息后进入二式考试,第一道平面几何题,甘棠仔细分析图形关系,运用几个定理轻松解出。第二道代数题却卡了壳,她深吸一口气,重新审视题目条件,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解题关键。
后面的数论题和组合题,甘棠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尽管遇到些波折,但都一一化解。
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甘棠长舒一口气,感觉发挥还算正常。
几天后成绩公布,甘棠果然名列前茅成功入选奥数班。
在奥数班里,一共有两位老师,一位老师是甘棠他们现在的数学老师,叫陆川,大概30多一点,很年轻,曾经也是参加过Imo的,比赛经验很丰富。
而另一位老师赵国强,岁数就比较大了,据同学们目测,得有50左右,之前带过很多届奥数班,讲课很厉害,一道很难的题,总是能很快的找到破题的关键,让班里同学能够学到很多。
经过在奥数班近一个月的捶打磨练,班里的学生不管是做题能力还是应试技巧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快就到了预赛,这天,奥赛班的学生们都整装待发,准备奔赴考场。
考试的题型和时间安排都和学校考试的是一样的,因此,对甘棠他们来说还算比较熟悉。
拿到试卷后,甘棠快速浏览了一遍试卷。她发现这次的题目难度比校内选拔时高了不少,尤其是一式中的几道填空题,陷阱重重。
不过她沉下心来,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敏锐的洞察力,慢慢解开了一道道难题。解答题部分更是全力以赴,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一式考试结束后,短暂休息便进入二式。平面几何题的图形复杂得让人眼花缭乱,甘棠在草稿纸上画了好几遍辅助线才找到解题思路。
代数题虽然棘手,但她想起赵老师讲过的类似题型的特殊解法,成功突破。数论题则耗费了大量精力,好在最后一刻得出答案。组合题是最后的挑战,甘棠紧张到手心出汗,就在即将交卷之际,她突然想到一种全新的解题角度,赶忙奋笔疾书。
考试结束后,甘棠疲惫不堪,但心中满是充实感。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在这场考试中全力以赴,成长许多。
考试结束后,大家在回去的路上,都在讨论刚刚的题目,甘棠听着周围人的讨论,大多都是在懊恼自己失误的地方。
旁边的同学拍了拍她的肩膀说:“甘棠,你最后那道组合题用的啥方法呀?我怎么完全没头绪呢。”甘棠笑了笑解释起来,周围的同学听到后恍然大悟,纷纷夸赞甘棠聪明。
这时有人提到陆川老师之前押中了一道类似的数论题,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说起这件事来,都说陆老师不愧是参加过Imo的。
正说着,赵国强老师迎面走来,笑着问大家考得怎么样。同学们叽叽喳喳地汇报着自己的情况还有感受。赵老师听后点点头说:“不论结果如何,你们这段时间的努力大家都看得见,这就够了。”同学们心里暖暖的。
回学校后,宿友和班主任都不太敢问甘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