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没有几年时间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期,如果这个时期利用好了,山西乃至全国的局面会好很多,如果抓不住,那么还会和上一世中国人民的抗日形势一样,历经艰难而最终胜利不被承认,民族的耻辱心始终没有洗刷,也最终没能抑制住日本的再次崛起。
于是李志坚马上起草了一份向外国银行贷款的建议书,想要破局,必须向外面借力,而这个力首先就是财力,以此来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钢铁产业。
要发展较大规模的钢铁产业,这后面有着庞大的配套工程,首先要有足够储量的铁矿区、煤矿,第二要有足够的开采能力,第三要有足够的运输工具来运输矿石,这既包括铁路线,也包括火车头和大量的运输卡车,第四要有足够多的产业工人,第五要有足够大的炼钢厂,这些还是最基本的,其他细微的配套项目更多,需要的资金绝不是他那点小打小闹的资金可以解决。
然而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山西的实力会上升好几个台阶。李志坚知道现在自己虽然在阎锡山面前有了一些面子,但是实际还是一个人微言轻的角色,对于如此大的战略安排,他不认为自己一个人可以推动,所以李志坚也只能两手准备,先自己的行动,能推动一点算一点,至于向外大规模贷款的事情,则是只能建言,是否采纳那就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