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坚带着43军一部没有向四十一师团进攻的方向走,而是迂回到了他们的后方。加上前面阻击的三个军,四十一师团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被包围的状态。
到了现在,李志坚最怕的已经不是他们继续向忻口方向挺进,而是怕他们后撤到娘子关一线。如果这些日军后撤,那娘子关的力量平衡就会被打乱,东线就有可能出现变数。
李志坚在部队运动到位后,没有马上进攻日军来刺激他们。
他发现在太原周围面对一一四师团时,他的作战安排就有点急躁,进攻发起的太早,让对方有所觉察,所以只在太原城外打了一天就坚决北撤。
如果当初能沉住气,让一一四师团在太原城外再多打一天,那么锐气会受到更多的消耗,之后在他全军几万人出手之时,估计当时就能击溃他们。
所以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暂时按兵不动,先在日军东面潜伏了下来。他知道如果他现在就动手,四十一师团等日军肯定会发现自己被包围了,那么很有可能不顾一切的向东突围。
他要让前线的33军等部继续消耗这些日军一段时间,待13军和85军完全到达后再说。
33军、71军和98军虽然没有能力马上全歼了这些日军,但是抵挡住却没有任何问题。
到了现在,在山西战场上的日军,最难做出选择的是四十一师团和独立山地旅团,而最难继续坚持下去的则是北线三个师团。
从开战到现在,二十六师团等三个师团已经在忻口一线持续作战超过十天,加上路上行军用的时间,已经到了前线作战的物资和体力支撑的极限状态。
当初在娘子关一线被突破时,忻口防线的守军心理也受到影响出现了一定的波动,让他们在进攻时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白天占据的一些阵地,随后在晚上就又被对面的守军反攻夺了回去,并且之后坚守的越来越坚定,再没有给他们留出机会。
忻口本就有地利,阵地又经过强化以后更加坚固,正面工事经过前两次会战的检验,暴露出来的漏洞早已补齐,火炮密度也高,在客观方面已经占据极大优势。
加上61军、19军、15军、17军、第9军等队伍都在此地拥有丰富的防守经验,27军又是国军中有数的几个精锐军之一,现在的忻口防线简直就是绞肉机一般的存在。
而现在华北派遣军司令部还在不停催促,在这种情况下进攻越是着急,对面中国守军越是沉稳,到了现在,进攻和防守的人员交换比都已经换位,日军要消耗几个人才能换守军一个人。
日军人数本就比守军要少,如何禁得起这种消耗?
更加不利的是,此时傅作义的35军也在大同外围活动的比较活跃,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从张家口进驻大同,可是面对35军以及骑一军等部,再没有多余的力量来守护交通线的安全,勉强只能守住大同。
而骑一军,外加4个旅的不断袭扰,将北线的补给交通线完全掐断。
面对后方越来越频繁和激烈的袭扰,这三个师团已经越来越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之前由于从娘子关突入而激扬起来的日军士气,这下在一一四师团被重创之后,也跟着又低落了下去。
一切显示,这次日军的攻击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在13军和85军到达忻口一线时,国军力量越发充足,而日军的援军则迟迟没有出现,即使现在从东北或者其他地方出兵,到达山西也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
情况已经完全得到了逆转。
阎锡山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再消灭四十一师团和独立山地旅团了,他准备通过以内制外,用忻口南的日军来吊住忻口北的三个师团,让其不能退兵,要最大化的消耗他们。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仿效43军在太原城外围困一一四师团残部的方式,将四十一师团和独立山地旅团也围困住。
围而不攻,耗死他们。
这样让北线的日军被牵制也不能从容撤退,再耗他们几天,北线的日军也将油尽灯枯。
这一战就是阎锡山和杉山元的博弈,阎锡山赌的是自己山西的身家,杉山元赌的是自己在军界的前途。
杉山元在将娘子关的部队全部派向山西腹地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一直向前。
现在就到了离桌的时候,就看他舍不舍得断臂来求生。
日本这个民族,对于敌人狠,实际对自己更狠,对于失败者更不会宽容,在日本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