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到年关时,李志坚已经将移民的事情大体安顿下来。
趁着快要过年时,李志坚决定趁着拜年的时机去拜访一下两个邻居——第3军和第98军。准备和这两个军好好碰一碰,有条件的话尽量支援一点装备弹药,按照和第四集团军打交道的经验来说,应该可以和这两个军实现协同作战。
第98军作为陕军一部,军长武士敏一直是孙蔚如的下级,既然孙蔚如有心撮合两军的合作,武士敏对于孙蔚如这个老上级的好意,应该不会拒绝。
唐淮源的第3军属于中央军旁系,且由于其驻地在山西,后勤补给不易,其装备也不是很好。并且唐淮源是云南人,令他想起了曲焕章,通过曲,让他对云南人都充满了好感,并且抗战以来,云南人也变现出来了很高的气节,李志坚想尝试一下,团结这两个军一同对日作战。
首先李志坚去拜访了武士敏。
当初在孙蔚如给他举行的送行宴上,李志坚和孙蔚如了解到,武士敏属于纯粹的军人类型,他有着非常强的行动力,能带头冲锋,如果只作为一名带兵军官,无疑是非常称职的,并且也非常关照下属,在下属看来是值得追随的长官。
不过作为军长,其不善于与上级沟通,不会婉转委屈的性格,也导致98军一直不受待见。本来98军就是杂牌军,在军长的这种性格之下,之前在隶属十四集团军时,就不能很好的融进去,因此获得的补给也相对更少。
这次单独分立出来,按照规定补给是由中央直接调配,不过情况也没有好转多少。
知道98军的困窘,所以李志坚在去的时候也没有空手去,而是带了十门迫击炮和一些配属炮弹,以及二十挺日式轻机枪,五万发子弹。
李志坚所带的礼物令武士敏比较喜欢,没想到李志坚刚登门就先给自己带来一批武器弹药,这些东西要比给他金条财物更让他高兴。
武士敏与第四集团军的赵寿山关系莫逆,两人之间互相有通信,经常对军情以及其他事务进行互相通报,从赵寿山处了解到,38军通过和43军的合作,队伍的战斗力和装备水平都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在98军到了晋东南驻防后,孙蔚如给专门写了一封密信,信里的内容让他有些举棋不定,反复看了很多遍后才用火烧掉。
孙蔚如在信中的意思只有一个,要借着98军在晋东南驻守的机会,通过李志坚向晋绥军输诚!
孙蔚如率军在山西驻防几年,对于山西的情况已经比较了解,知道山西的实力,并且他能感受到阎锡山和晋绥军对第四集团军的诚意,孙蔚如自然清楚对方的意思。
他更清楚自己的处境,现在杨被囚禁,他们这些杨的旧部,就是无根之木,麾下的部队的未来,最终不是被当作炮灰被消耗,就是被某个势力收编。
与其被动,不如主动寻找明主。他的第四集团军目标太大,一直都有重庆中央的关注,并且第四集团军暂时还有陕西的一部分财税做支撑,多少还可以坚持一下,不必太早做出选择。
但是对于一支同源的98军,其被单立出来后,兵少弹缺,粮饷不济,无人照拂必是覆灭的下场,所以应早做准备。
现在国内的强势势力,唯有重庆中央和晋绥军,其作为杨旧部,归顺中央也难以善终,所以选择最好就是晋绥军。
从地理和传承上,秦晋一衣带水,98军归顺的话,选择就近势力,也要比选择其他的强。
并且迟不如早,在阎锡山就任全军副总司令后,还有山西的一系列举措,已经很明显的表露出了自己的政治意向,之后要招纳更多的人来投靠。如果98军及早归顺,那么阎锡山出于千金买马骨,也要厚待98军和武士敏。
并且通过晋绥军的骨干大将李志坚来传达意思的话,既不突兀,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在杨被囚禁以后,孙蔚如就是杨旧部当之无愧的领袖,在武士敏心中同样如此。
在看过孙蔚如的这封信后,武士敏一直在衡量这件事的利弊,思虑良久,最终决定按照孙蔚如的建议来做。
不过却等待李志坚许久,在到了年关,李志坚才登门而来。
武士敏天性是讷于言的人,虽说多年的官场经验让他也能从容接人待事,但是性情如此,不喜欢寒暄,所以再和李志坚见面之后,互行军礼之后就招待李志坚一行进入会客室。
李志坚进入之后,发现会客室内部也比较简单,通过细节对武士敏的性格也有印证,这的确是一个习惯清苦生活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