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将这些移民适当向那里转移一些,至少可以给骑一军和几个独立旅提供更多的粮食。”
现在晋北的局势,优势越来越趋向晋绥军一边,阎锡山本也有意再度开发晋北,不过却没有考虑过这些撂荒的地。没想到李志坚先瞅了一个空,听见李志坚说完,阎锡山就笑了起来,笑骂道:“好你个李振武,又瞅上晋北的这些好地了,你是有什么便宜都不放过。”
“嘿嘿,阎公,这些好地,不能一直撂荒,总得有人去种呀,这些黄泛区移民,可都是弄庄稼的好把式,让他们种,绝对不会亏待了这些好地。”
阎锡山听后,也有点犯难,这些地都是有主之地,只不过是主人逃避战乱暂时离开,如果都给了这些移民,到时候回来后,这双方发生了矛盾怎么办?
这就牵涉到了新的问题,之前晋绥军还没有碰到过。不光是这些地,那些在日本人占领下的地方,很多人都逃走了,而他们的地,这些年肯定有别人在耕种,如果之后光复了,那么如何划分产权?
当阎锡山将这个问题说出来时,李志坚听着也沉默了,这的确是一个不太好处理的事情。
农村中,因为争夺土地导致的纷争,绝对也是你死我活的,这些地数量不少,到时候引起纷争,绝对是个大难题。按照当下的村规民俗,谁的地,就一直是谁的,人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地,怎么会轻易的让给外人。
可是看着这么多好地撂荒,两人又都不甘心,现在的粮食就是生命,多种一晌地,那就能多打出几斗粮。
两人就这么沉默思索了好一会,还是李志坚先开口,“阎公,您看这样行不行,先让赵司令和几个游击旅旅长,在晋北先统计他们防区周围的撂荒地有多少,全部登记起来,先按照可以容纳的比例,迁移过去一批人,之前先将这些地利用起来。
然后设立一个时限,超过这个时限地的主人未归的,土地就归迁入的人所有,在这个时限内,地的主人归来的,就让移民将地让出来,不过要让地的原主帮助移民一起开垦新地,什么时候开垦出来,什么时候结束,否则原有地要各种一半。”
“呃,你的这个主意和西洋法里面的时效有点类似,不过如果地的原主明年就回来,那么还让人家帮助移民开荒,那是否公平呢?”阎锡山想到了李志坚的建议里面不周全的一点。
“嗯,您说的很对,那个期限是个上限,那么我们可以再设定一个下限,如果在这个下限的时限内回来,那么地的原主就无需承担帮助移民开荒的义乌,超过这个时限的话才需要。
总之就是离开的时间越长,对地的权利就越小,如果人家地主很快回来,那就是这户移民运气不好,就可以在当地换一些其他的地来耕种,实在没有地,就只能他自己去开荒了”李志坚又说了一个补救的办法,边想边说,后面慢慢思虑就更清晰了起来。
“这么就有点意思了,那么这个期限分别定成几年呢?”
“时间太久了对移民不公平,太短了对地的原主不公平,下限和上限分别定成三年和八年?”李志坚又考虑了一下回道。
阎锡山也拿不定主意,他们这里的几句话将要决定不少家庭的未来,所以不可不慎,向来在乎身后名的阎锡山决定这个还是让专业的法学人员来做,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起码可以获得更大的公信力。
李志坚也觉得阎锡山这个安排非常妥当,在制定政策方面,他还是不如阎锡山有经验。不过从阎锡山的态度来看,他也很想将晋东南的移民迁往晋北,毕竟粮食的诱惑,不可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