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到至少以后被子弹打中的时候可以多撑一会儿到医院。
锻炼到九点半左右唐泽就开始赶姑娘们起床,说白了其实就是赶林依起床。他们计划上午去鹤鸣山瞅瞅,离花水湾开车二十分钟就到了,然后下午去逛逛街子古镇再住一晚后明天就回成都。
鹤鸣山,别称为东山、塔子山,全称为四川大邑县鹤鸣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属道教名山,北依青城山,南邻峨眉山,西接雾中山,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70公里。
鹤鸣山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
据有关史书记载:东汉顺帝汉安元年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这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创立。鹤鸣山是举世公认的中国道教发源地、世界道教的朝圣地,被称为“道国仙都”、“道教祖庭”。
在张道陵创教之前,鹤鸣山一直是异人的修炼之地,据说先秦的广成子(马成子)和西汉的周义山都在这里跨鹤飞升。历代的许多着名道士曾在此修炼过。如唐末五代的杜光庭、北宋的陈抟(希夷)、明代着名道士张三丰等都在此修道。一些皇帝也曾到鹤鸣山祭祖,如明代嘉靖皇帝御定鹤鸣山为举行全国性祈天永命大醮的五大醮坛之一,明成祖朱棣曾亲手书写御旨交给龙虎山道士吴伯理让他到鹤鸣山迎请仙道张三丰,后来吴伯理在鹤鸣山的山麓处修建了迎仙阁。唐求、杜光庭、文与可、陆游、杨升庵等诸多名流都曾游览此山,咏题抒怀。 相传,张天师在鹤鸣山修道传教时,恰逢地方瘟疫肆虐,生灵涂炭,十室九空。为拯救苍生于水火,天师将自创金丹术和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加以整合,研制出袪病健体的神秘草药配方。
张天师将药浸于酒中送于百姓,瘟疫得以袪除。百姓病除之后感觉身轻体健,精神焕发强于从前。因药入酒,酒带药行,药促酒力,使酒醇香甘怡,沁人心脾且功效神妙,百姓感念天师施救苍生之恩,赞誉此药酒为“妙沁神酒”,即当今着名妙沁药酒。
曾有一等闲道人赋虞美人一首
“闲身待得清风去,采菊无人语。
举觞邀酒淡秋山,独有青衿寂寞醉花前。
孤鸿不解流云意,满树离情起。
劝君自在卧东篱,绝似半生浮梦鹤鸣西。”
唐泽的师门玄霄派为玉堂派分支,而玉堂派和已失传的天心派以及在大陆这边断了传承的天师道都是祖天师张道陵的嫡系派别,而这鹤鸣山是祖天师的创业之地,唐泽自然想来看看。
一进山门,唐泽在王灵官像旁便看到了墙上贴着全真《龙门心法》的摘录,不仅感叹道“诶,祖师爷的创业地现在都是全真的同行在打理,羡慕嫉妒恨啊。”
不过有一说一,唐泽是真觉得这鹤鸣山道观搞得很可以,给人感觉非常的松弛,没有那些很明显收费项目,在一些该搞项目的地方他甚至都没看到有道友在那坐班,山门中走着走着还能看见一只大公鸡后面跟着几只大孔雀,大孔雀后面还跟着几只小孔雀全家一起遛弯晒太阳,也不怎么怕人。
唐泽一路走到山顶的祖天师殿,殿旁有一老泉,旁边有一次性纸杯和水瓢,又有一行字写道
“自己舀,随便喝,莫浪费,莫打包。”
有趣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