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大醮最终是圆满的结束了,张齐欢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而他的死讯在罗天大醮结束后的第三天传播了开来。
陈大麻子于龙虎山一掌把张齐欢拍成了肉泥。
“那这事儿九科会怎么处理。”唐泽问到汪筱。
“陈麻子事后就主动向当地的九科自首了,据他所说他是因为不忿张齐欢斩了他们先辈的灵才出手的。这个理由虽然牵强,但是对外界勉强算个交代。”汪筱看了唐泽一眼。
“那结果呢?”唐泽深知陈麻子完全是因为跟他的承诺才出手的。
这张齐欢也是聪明绝顶之人,他醒过来之后在别人的口中得知了事情后来的发展。于是他果断拒绝了和同门一起回台湾的计划,而是独自上了龙虎山。
他想着至少在本土范围内有着九科的约束对方不会随便乱来。
而陈麻子收到他离群独行的消息也是洞悉了他的想法,于是独自上山和他见了一面。
“看来我是逃不过此劫了。”张齐欢看着出现在他面前的陈麻子感叹道。
“我答应了小唐,那就只有请你死一死了。”陈麻子说道,
陈麻子一辈子醉心武学,送人上路这事最是擅长。
“你后悔吗?”陈麻子问道
“自己选择之事,为之承担相应的责任,何谈后悔。”张齐欢此时似乎已经认命,盘膝坐下,念起了道教经典中的《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陈麻子看着盘膝念经的张齐欢眼中露出一丝欣赏,随即也盘膝坐下听他诵经。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縠,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