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古正道皱着头,知道这个时候靖岩打电话过来准没好事。
“师父猜测有可能是死后炁?”靖岩说道
“什么意思?”古正道大惊。
“师父看了那个功法,觉得有可能存在一个制约条件是引诱第一个开匣子的人服用丹药,然后借此夺舍,要不以唐泽的秉性就算要修行这个功法也会重新炼制新的丹药再服用。”
“不是说他算了一卦的吗?速喜?”古正道问道。
“你是不知道他,买个刮刮彩都要算一卦的还经常算不准,这么大风险真不太像他的作风。”
“那你说怎么办?”古正道问道。
“让李方他们几个注意,但是不要告诉太多人,我现在马上赶过去,如果在我到之前人就醒了把人稳住就行,我这儿有法宝能测试出他是否被夺舍。”靖岩说道。
“那稳不住呢?”古正道问道
“尽量活捉吧,以其他人的安全为优先。”靖岩说
“行,反正是你家师弟,等等,你说你现在赶过去,你不是在老家吗你?”
“是啊,我看了看两千多公里,问题不大,也就掉个几升血的事儿。”靖岩说道。
“行,你加油,既然你去了我就在家等你消息了,他妈的神经病。”古正道骂骂咧咧的挂了电话。
靖岩听着古正道骂人也是笑了笑,然后他右手做剑诀轻轻划破了自己的左手腕然后开始往一个盆里面放血,放得差不多后他又施了一张符纸贴在手腕上瞬间就止了血。
然后他提笔蘸血开始甲马上画着。
据《清稗类钞·物品类》“纸马”一节记载,甲马本来叫纸马,起源于唐朝,是手绘的彩色神像,因为上面的神像大多披甲骑马,所以又叫甲马。到了宋朝,雕版印刷普及,甲马成了五色套印的彩色印刷品,历经元明清三代而不衰。不过甲马上未必都有马,现存的清代甲马中,画钟馗、魁星、送子观音、赵公元帅的居多,这些神仙画像除赵公元帅外,都没马。如今,甲马祭神的风俗,在内地已然式微,但是在台湾,这玩意儿一直长盛不衰,通常印制精美,论叠出售,供请神、驱鬼、添财、增寿等用,叫作“金纸”或“纸金”。
是的,大师兄是准备行使神行术直接一路跑到万宁去,以他在神行术的造诣,可以轻松做到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但是他忧心师弟安危,如果去最近一处军事基地的搭乘军用直升机过去的话,最快也得要四五个小时。
于是他心一横,他以鲜血为引,在画有彩色神像的纸上施法,而后贴在自己的全身各处,为了避免被普通人看到又给自己贴了个隐身符,再吃下一把能激发人炁力的丹药,便撒丫子开跑了,预计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到。
隐身术(隐形术),又称“遁甲”、“立亡”、“隐沦”。
据《神仙传》记载,皇初平、左慈等人均擅长隐身术,可“坐在立亡”、隐匿身形。
又《三国志·魏书·张鲁传》裴松之注引鱼豢《典略》云:“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
所谓“缅匿法”即指隐身术,据此可知骆曜在长安主要以传授此术来吸引信众和聚集力量的。
总之,诸多迹象表明:汉晋之季,隐身术在方士及民间道士中颇为盛行。
不过,东晋葛洪祖师撰《抱朴子内篇》对隐身术(“隐沦之道”)评价不高,认为此术对修炼成仙了无益处,并对汉晋方士藉此异术哗众取宠、招摇过市的行为给予了抨击。
同时,他肯定了隐身术的独特作用,当遭遇兵乱危难时可护身逃匿,如《抱朴子内篇·杂应》篇所言:“神道有五,坐在立亡其数焉。然无益于年命之事,但在人闲无故而为此,则致诡怪之声,不足妄行也。可以备兵乱危急,不得已而用之,可以免难也。”
由此可见,葛洪祖师及汉晋道教视野中的隐身术仅是作为一种外在技巧而存在,尚停留在“术”(方术、道术)的层面。
后世道教则逐渐赋予了更多的理论内涵,使之成为验证修道者素质高低的一种标志,从而推动了隐身术由“术”向“道”层面的转变和提升。
对登山修道者而言,遁甲隐身术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保护功效。
葛洪祖师首先介绍了早年学习遁甲术的亲身经历,又引《遁甲中经》谈到了施展隐身术的最佳时机:“避乱世,绝迹于名山,令无忧患者,以上元丁卯日,名曰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