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二天,志平一睁眼,天已大亮,连忙起来。想到昨天的大包裹都已送到车上了,便匆匆下楼吃个早饭就出发。等他出了宾馆大楼时,远远看到高总的红旗轿车和另外两辆双排座小货车都已整装待发。行李包裹整齐的码放在货车上,车厢两侧栏板上是红色条幅,上面写着:“热烈欢送环湖人开辟华南市场”。志平一下子就激动起来,想到自己从此以后就是个业务员了,仿佛一个新兵第一次摸到真枪实弹的兴奋。志平走到食堂门口,见同事们每人都端着一碗面条吸溜着,大师傅半夜起来熬的骨头汤浓香爽口,沸水抄面,格外有嚼劲,现在他正系着围裙,用大铜勺子舀着满满的一勺汤给每个人添加肉汤,一边加汤一边笑着说:“吃碗汤面,顺风顺水就到了。”大家都笑着伸碗去接。
早晨的阳光从围墙外的树梢上透过来。仿佛给每一张笑脸镀上一层金光,大师傅像个和蔼的老人,看着一大家子在有滋有味的吃着他做的汤面,骨头汤的肉香味在食堂门口飘荡。
志平没听清楚马国兴厂长对大家说了句什么话,引得大家哄然大笑。这温暖而美好的一幕,永远地刻在志平心里了。
吃完面,志平坐进小车里,“砰”的关上车门。看到车窗外是熟悉而亲切的面孔,他摁下车窗,跟大伙挥手作别。小车在前面慢慢滑出厂区大门,后面两辆双排座跟上。窗外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马路边高高堆起的鞭炮,瞬间升起浓烟。志平在车里看到很多同事陆陆续续来上班了,却没看到王欢。他想到昨晚王欢可能也没睡好吧。志平一直情绪饱满的跟同行的业务员说话。这时坐在副驾驶的姜姚回过头来跟志平说话。姜姚是高总夫人的远房表弟,老家在芜湖,来这里是躲避家里人逼婚的。他身材高大,玉树临风,每天修的干干净净的胡须,让人看到能看到根根点点的胡茬。微微弯曲的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乱,一看像是个稳重的青年艺术家。但姜姚只比志平大4岁,才27岁。但他18岁高中毕业就没读书了,拿了个驾证,在各行各业里跑了近十年的业务,几乎会说安徽各地的方言,是个年轻的老业务员了。他家条件好,又是独子,女朋友换了一茬又一茬。老妈终于忍不住从催婚继而到逼婚,他便躲到巢州表姐这里来了。
这次姜姚也跟着来了江西。
二
小车很快到了合肥西站。他们搭乘的是K1505列车,9点半从西站出发,下午3点到庐山站。
小车停在西站广场上,志平下来去后面小货车上拎行李箱时,才发觉小莫和高凡也在车里面。原来他俩出差,顺路过来送送志平。志平看到刘新兵也在南下的人群里,便疑惑道,这个跟刘一手沾亲带故的家伙怎么也要去江西吗?他没来得及细想。小莫和高凡两个过来帮志平提了行李往火车站去。过了检票口,小莫问志平,这里这是什么东西啊,这么重?志前回头笑笑说,是书。
“我想这行李里就是书最重,钱也重,都是印刷品嘛。”小莫开玩笑地说。志平仿佛又回到两年前他们刚认识时嘻嘻哈哈的日子。志平站在车下面,嘴里叼着车票,用力地提着一个很重的行李往车门挤去,他有点后悔不该带这么多书,两个哥哥连拖带拽的帮着他把所有的行李送上车了。志平不常出门,仔细去找座位号,小莫只看了一眼便说5号座位是靠窗的那边,志平走过果然是5号。
志平看到刘新兵走到车厢尽头的一个座位上坐下来,他便小声的问莫建平:“怎么,刘也来江西了吗?”“哎,你别提那货,在这里混不下去了,去江西了呗。平时跟在刘部长后面,人五人六的样子,不晓得有多烦。所以人送绰号二部长啊。”
高凡的嘴角浮现一些微笑,像是想起了什么关于“二部长”的笑话。但终于没说,只是感叹一声;“他走了,销售部清闲多了,以后九江公司有的热闹。”
志平摆出一副井水不犯河的架势,说:“再热闹也不关我事,我去跑业务,是打酱油的。还是以会计学习为重。”小莫接着志平的话说:“既然换了新环境,就努力学习。女朋友的事也别想太多,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不来。”高凡就直截了当地说:“又不是多么优秀的,就别想了。”
志平这几天情绪一直高涨的去江西,给自己换个新环境,努力实现自己梦想,他和王欢最后也是个圆满的结局吧。可刚才两位哥哥的话让他丧气的清醒过来,难道这真的是一别两宽再无瓜葛了吗?
这时列车员在底下吹起哨子,尖利的哨音催着送别的人纷纷下车。小莫缓缓站起来说:“这回真要下去了,再不下去,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