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二天是周日,自由活动。此时春末夏初,季节更替,志平看了看衣服鞋子,该买的买,该扔的扔。又有那些跟王欢有关的书籍,也统统打包处理。
志平把一些信件,包括在总部时,他们不能见面而写的那些情话都统统处理了,只是有些书籍志平实在喜欢,他也只能忍痛割爱,都捐给农场大队的图书馆。
大队图书馆,在公园的湖心亭上,岛上位置安静,只是这里的图书好多年这都没有换新了。志平把书捐过去,也算是增加点新鲜血液吧。图书管理员是个中年妇人,她感叹现在很少有人能安安静静的看完一本书了。管理员登记完志平的一口袋书后说,可以在农场工会那领一个农场系统都认可的纪念章,以后可以免费看书报,杂志。
志平趁着还没下班的时候领了一枚守护文化家园的勋章,一枚手掌拼成的爱心图,底下是绿草地,上面是白云蓝天。志平认真收下,这也就是他和王欢之间唯一的纪念了,却又是深埋在心底换了模样的一个纪念章。
那些过期的刊物和信件统统送给桥头收废品的安徽老乡了。老婆婆用皖北话开心的招呼着他,并且送给他一袋刚刚蒸好的又暄又软的馒头。北方人做的手工馒头,味道确实好,比外面卖的有嚼劲。
志平很开心,拎了十来个馒头去了食堂,让大家都尝尝。
晚饭时业务员计划好了明天的行程。马国兴看到志平忙来忙去,又是捐书又是卖破烂去,问志平明天有没有空出差,如果没收拾好,明天就在家,他出差去。
志平爽快地说道,已经收拾好了,明天出差。马国兴看到志平情绪高涨,便说你跟刘经理去趟瑞昌,上次跑的业务要跟踪随访。
“好呀,没问题。”志平端着饭碗,头也没抬地答道。
他现在对马厂长的工作安排不说一个字了,他早已从心里到脸上都露出瞧不起马厂长的想法,也就没必要计较他了。郑大哥,单枪匹马去了赣东北,姜姚带着老黄去赣南,如果时间允许,他们再去粤北看看华南市场,关注珠三角和海南了。
志平看着大家规划第二天的行程,心情很好,觉得个人的情感和公司的市场战略等大事简直没法比。晚上志平躺在床上,很安静地什么也不想,感觉自己跟王欢真的没有联系了,原来只要不看不听也就不想了。
那一夜,志平像是卸下千斤重担,一觉睡到天明起来,简单收拾,就跟刘新兵坐上开往瑞昌的大巴。
二
从九江去瑞昌的公路要穿过大片的水稻田,那是新河镇军垦农场。
初夏时节,绿油油的秧苗在雾气弥漫的农田里铺展开来。汽车在大雾里缓缓开过,到近处才能看到一处房屋和在屋前走动的人影。那一刻的感觉,便是亦真亦幻的人间仙境了。
志平和刘新兵只看看窗外雾气缭绕的农田,并没有说什么。刘新兵也是一种闲愁,两地相思,他女朋友是高中同学,相知相爱,一路都顺风顺水,他也经常悄悄的利用出差的机会去一趟总部。志平去年还对他假公济私的行为挺生气,现在想来觉得自己当时一身正气的好笑。
他忽然觉得活成姜姚的模样会很累,还是活成刘新兵的模样更舒服,可以偶尔的假公济私,可以有小小的愿望,只要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愿望。何必要那么多理想,许下那么多诺言呢?
他从刘新兵身上学会了只有在乎当下,让自己快乐,才会把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好。
瑞昌那两家需要铺货进场的店,吴经理处理起来非常阔气,一副豪爽的干脆,不管对方提出什么条件,刘新兵眼睛都不眨一下,回总公司报批的话都不说了。
只是志平怀疑这种无原则的大幅度降价,又怎么能让客户安心卖货呢?客户从来不怕产品昂贵,就怕自己一直认为昂贵的产品却忽然无底线的降价起来。
晚饭的时候,刘新兵带志平去了一家像样的饭店,坐下来后点了一个江鱼火锅,按照出差规定,这一顿肯定超支了。
但刘经理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还安慰志平“只管吃,又不让你花钱。”
在等菜的时候,刘新兵告诉志平中午他之所以表现满不在乎,是因为现在不是谈判计较的时候了,该谈的早就谈好了,现在就要表现出来的公司财大气粗,你们进了我们的货,只管放心大胆的去卖货好了。如果我们表现过分担心,客户就不敢放心卖我们家渔网志,平听了这番话,十分佩服。
又问是不是降价太多了?消费者会怀疑我们渔网太乱了。刘经理抿了一口酒,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