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在床上的好多年的小姨爹终于死了,姨奶用心服侍不能起床的小姨爹十多年了,小姨奶终于解脱了。但很奇怪,姨爹刚刚昨天去世,他今晚回来就在村口迷路了。
志平想不明白的许多怪事也就不想了,赶了半天的路,终于一阵困意扑下来,沉沉睡去。
第二天志平起的很晚,妈早已煮好早饭,去菜地摘菜回来。顶华带刺的黄瓜看起来就很新鲜水嫩,长长的丝瓜伸出菜篮一大截,沉甸甸的厚重,那是丝瓜蛋汤的好食材呢。还有一大把豇豆,气泡的挑出来烧肉,嫩的用盐水泡起来封好坛口,等几天开坛时夹出来就是金黄的酸豇豆了。志平现在想起来都嘴角冒酸水,但又都是难忘的家常美食了。
母亲蹲在地上,这才开始问儿子,你昨晚半夜两次下楼找水喝,还说什么放鸭子也听不清楚讲什么?
志平疑惑道:“我半夜起来了吗?可我一点也不记得。”
母亲断定他睡迷糊了,便肯定地说下来两趟找水喝,可水在桌上,却又不喝。等第二次下来时,母亲不放心才开门,看到儿子喝了水,还说了什么放鸭子的话。
志平努力回忆着昨夜的情形,却什么也不记得了。至于放鸭子,可能是在石板桥边的池塘里的鸭子将它唤回到了正常意识,夜里才提到鸭子的吧。
志平便对母亲说了他昨晚回来走小路,在村前的石板桥那边迷路了,转了好久找不到回村里的石板桥,老是沿着水塘打转转。
母亲停下手头摘的菜,惊讶的问:“后来呢?”
“后来几只鸭子嘎嘎叫的从草丛里钻出了水塘,才把我唤醒过来。原来自己围着水塘在转圈圈,清醒后没走两步就到了石板桥了,然后就回来了。”
母亲无限心疼起儿子昨晚在桥头迷了路,真幸亏大爹养的鸭子。
母亲赶忙将手洗净,又洗了脸,然后在堂屋的菩萨前恭恭敬敬的上了一柱香,拜了几拜,嘴里不停地祷告着什么。
志平悄悄的去厨房盛满稀饭,母亲坐在餐桌前看着儿子吃早饭,她心疼的问孩子最近出差辛苦吧,都瘦了。志平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可能是“瘦夏吧”?
“我能吃能睡没毛病的”。志平像是在父亲面前保证了,也要在母亲面前保证一下,身体才真的没毛病。
母亲想着儿子太累了,于是让志平这趟回江西时把几罐蜂蜜都带上,没事泡点蜂蜜水喝喝,一个人在外出差,身体要保护的好。志平点点头“嗯”了一下,吃完饭志平感到很无聊,小村里再没有年轻人了,只有老人带着在家孩子上学,家家户户都如此。
志平心里悲凉的想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过年才回来住几天。
他看到小学同学家清华家的院门挂着一把大锁,用塑料包好。
楼上的窗户有一床大花布床单挡着。可能过年才回来两天吧,志平想想左邻右舍几个同龄的孩子,成绩好的考上学校在深圳打工,成绩差的早早辍学在北京炸油条,却都在巢州城里都买了房子呢。
志平转了一圈,实在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便决定中午吃完饭就去巢州看一看吴镇,在市里住一晚上,明天就直接坐车去合肥火车站跟刘经理一起回九江了。
午饭时,母亲注意的志平吃了两碗饭,气色也还好,便放心了。下午送志平走时,她再一次交代儿子下次回来,晚上一定要走大路,走中学门口有事打个电话给家里,爸骑车很快也就到了。
母亲一边走一边跟志平说着话。下午去镇上的车只能碰运气了,没有固定时间,母亲和志平在大庙中学门口等车。
过了一会,来了辆送客的出租车回头,志平伸手一拦,车缓缓靠上来,母亲连忙把两罐蜂蜜和一袋花生米放在座位上,招呼志平下车时不要忘了。志平心想母亲太啰嗦,钻进车里,他看到母亲如平常一样站在路边朝汽车远去的方向,久久的张望。